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王瑜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化探索,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增强了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倡导进行阅读训练。而教师如何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高效率的阅读训练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本文就教师如何有效地探索小学阅读展开,以此来供广大读者进

王瑜   四川仪陇县新政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化探索,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增强了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倡导进行阅读训练。而教师如何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高效率的阅读训练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本文就教师如何有效地探索小学阅读展开,以此来供广大读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11-01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的原因
        1.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教师这个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而专业能力一般包括教学活动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然而有很多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水平,课堂效果却甚是一般。这就是由于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即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很多教师初入学校,不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由于过去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教师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因此缺乏兴趣,不仅如此,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步骤的一致,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影响教学效果,从而使语文阅读课堂无法高效进行。
        二、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语文课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高效进行的措施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课程有兴趣,就会努力去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比如鼓励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我们学到《皇帝的新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体会课文的内涵,然后教师从旁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如果教师单纯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可能找不到课文的重难点,不利于阅读课堂的高效进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课堂效率更加提高。而经过研究发现,比较实用的提问方法基本有二种:(1)联系实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处处是教育。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把阅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当教师讲到《渔夫的故事》,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遇到这条鱼会怎么做。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使阅读故事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环环相扣提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做出解答,然后再引出下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课文,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3)抽丝剥茧看细节。一篇课文必然有想告诉我们的问题,不能单单把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找出课文背后的故事。这样细心的带领学生读课文,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带领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的区分美和丑,明确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懦夫懒汉、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尧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越来越重视。教师要想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高效进行,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还要多提问,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多看课外书,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成功(教育),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