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雅娟
[导读]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支撑,史料展示是高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质之一。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从基础教学开始,对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实践、总结和反思。有效的史料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

张雅娟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  恩施  445400
【摘要】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支撑,史料展示是高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质之一。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从基础教学开始,对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实践、总结和反思。有效的史料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15-01

        历史学科需要培养学生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指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渠道获得的可信史料,还原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和方法。那幺,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一、培养兴趣、以趣引思
        要学好历史,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从而有探究这门学科的欲望。这种学习兴趣的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的教学环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渴求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所做的最多的就是运用丰富多彩的史料,创造出恰当的历史情境,从而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在讲授战争过程的时候,笔者播放了电影《731部队》片段和电影《东京审判》片段,然后又分别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芥子气等化学武器的一系列真实的日本侵华老照片。在上课前,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收集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罪行的真实图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全班同学,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师生共同努力呈现真实的日本侵华场景。讲解过后,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再加上老师的指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史料教学的辅助,也完成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青少年为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学生学习抗日战争这段历史,通过史料教学感受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探究日本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的问题,得出与高考试题相关联的历史结论,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二、勤动手脑,活跃思维
        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既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年轻的学生更感性,更好奇,有很强的运用大脑的能力。他们一般对历史图片感兴趣。在找到这个机会后,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将图片史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



        例如,在讲授“二战后的世界”相关内容时,笔者先指导学生阅读图片材料,找准图片标注的关键词,如:时间关键词“战后”,空间关键词“美国”“苏联”,历史名词“美苏争霸”。接着审题,有几问,问什幺,每一小题又有几个小问。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将漫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与概括,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于美苏争霸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三幅不同的漫画,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尤其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位领导人坐在导弹上掰手腕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学生马上得出美苏两国所处的攻守阶段,再指导学生进行史论结合的文字评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历史学科思维导图,便于学生串联起各章节的知识,制作完毕后首先在班级进行优秀作品评比,然后再进行年级的优秀作品评比,并且以年级板报的形式进行优秀作品展览。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集历史知识、书法、绘画、版面设计于一体,知识点明确、构思丰富、想象独特,达到了动手动脑、活跃思维的目的。
        三、循序渐进、补充完善
        高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史料内容丰富,主要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史料要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教师要依据实际需要有梯度地进行选择史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学生具备的史料实证的能力水平也是有梯度的,按照由低向高的梯度要求,也是分为4个水平等级。水平一: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史料的类型不同;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获取相关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水平二:学生明确构成历史叙述的基本元素是史料;明确史料的类型不同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也不同;学会灵活运用史料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水平三:学会史学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历史问题进行互证,明确孤证不立,形成对历史问题更客观的认知。水平四:学会辨析和运用来源不同、观点不同的史料;合理地运用史料进行探究和论述。教师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认知的能力。
        四、设问精心,作答准确
        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首先需要精心设问,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问题与问题之间既要相互区别也要彼此联系,问题的角度要有不同,问题的层次要有深浅,形成立体结构更便于学生分析理解到位。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难易程度适中,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学生回答后既可以活跃思维又可以提高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的复习过程中,要细化学科关键能力所对应的各项试题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小训练,使之理解并熟悉高考历史考什幺、怎幺考。在备考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对课标要求的历史主干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注意对易错易混知识的厘清,注重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理顺历史发展逻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强化答题思维训练,强调规范作答,特别是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格式和语言表述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开发更多的史料资源、积累更多的史料素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基础教学年段开始就要对史料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总结、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争取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洋.档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
[2]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1):5-13.
[3]雷怀金.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