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心德育下“我爱岭南美”课程总结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刘娜
[导读]

刘娜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62-01

        番禺区丽江小学座落在广州著名人文社区、艺术氛围浓厚的丽江花园内,这里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在此安居乐业,落地生根。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多元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冲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听不懂粤语,看不懂粤剧,不知道广东“威水史”,更不理解什么是“岭南文化”……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以传承岭南文化为己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我爱岭南美”课程中主动去发现、感受、探索,对广东产生认同感,热爱岭南文化。系统的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人文的历史传承,增强身为岭南人的自豪感,培养身为岭南人的责任心。
        一、实施背景和意义
        (一)落实教育部“推动传统文化”根本任务的需要
        2017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论断充分表达了国家推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路和新观点。广东省教育厅在 2016 年 9 月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广东省早在 2009 年即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古人云“文而化之”,应当说,文化更是一个动词。“文化传承,是教育最基本的文化功能。”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应当是学校教育优先选择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历史使命,我们应当在对优秀岭南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其与当代学校教育恰当地融合在一起,薪火相传,实现教育的“文化育人”目标。
        (二)推行和实施番禺区文化德育工作的需要
        在“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引领下,文化德育被列入《番禺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其目标是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而以岭南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作为文化德育中一个实施途径,侧重于学生文化素养之美,通过“了解和学习岭南文化”教育,培养对岭南文化的兴趣。 “我爱岭南美”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机会和教育平台,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实现岭南特色文化的传承。
        (三)推动学校“丽心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浩荡东风推动下诞生的社区公立学校。建校仅十年,我校先后被评为“番禺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先进单位”、“番禺区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区德育绩效达标学校等。结合社区学校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我校提出了“丽心教育”的办学理念(即通过学校的教育,使人的内心变得美丽、善良的教育,意在建构美丽的心灵,养育美好的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我爱岭南美”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地推进学校“丽心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提升学生、家长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校打造特色品牌。
        (四)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发展审美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其中要求,“我爱岭南美”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大大小小的平台,并通过广大学生喜爱的绘画、舞台表演、设计班级文化等表现形式,以多元实效的方式呈现出“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主要做法和实施
        (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流程图
        2.实施策略
        (1)“大融合”策略
        联合品德学科、综合实践学科、语文学科、体育和音乐学科,将总体目标分解,渗透到各学科课程,如:广东历史的学习被融合到品德与社会和综合实践学科,岭南文化技能的练习安排到体育课和音乐课,学生们既解决了“了解岭南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学习岭南文化艺术基本技能 ”等知识与技能目标,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习得了方法,提升了素养。
        (2)“一体化”策略
        坚持把育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构,全时空,全过程,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班级建设相结合,与育人活动相结合,与文化营造和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家校协同发展相结合,如把读名人名言、说岭南故事、唱粤语歌曲等活动归并到课程拓展内容中,统合资源,拓宽途径。
        (3)“分步走”策略
        以“文化学习提高认识—实践训练加深体验—舞台展示强化情感—反思宣传内化品质”为路线,根据学生年龄等实际情况,按照年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分步落实。
        三.项目成效和反思
        (一)学生的收获
         “这次活动让我真正明白了我们岭南文化的美。我在瓦当里面看到了美,在粤剧里面看到了美,在饮食里面看到了美,在民俗里面看到了美……总之,岭南文化到处都有美,还等待着我们继续去发现!”
        二(1)班    蔡一可
        “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往往自己只是想到细节,但是和组员一起交流讨论的时候,大家用不同的角度,就会发现同一样东西居然有不同的感觉。同时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记录整理资料,对我以后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4)班    王俪乔
        (二)指导教师反思
        本班这次的“我爱岭南美”的课程学习活动,历时一个学期,这是孩子第一次体验岭南文化系统的学习,虽然在活动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孩子们的兴致非常高。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感觉到岭南文化的美好,认识和了解岭南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由此产生热爱岭南文化的情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关注生活,乐于观察,善于动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感受到岭南的美和自己肩膀上的责任。
        1.课程贴近生活,能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我爱岭南美”的课程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我爱岭南美”这是个“易于发现,不易探究”的题目。选题阶段我播放了大量关于岭南文化方面素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由此学生产生强烈的了解岭南文化,赞美岭南文化的愿望,于是活动的主题产生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确立了研究的子课题,这一系列活动,尊重了孩子的意愿,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2.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发挥团队的最大作用。在这次活动基本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别进行合作,再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合作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这次“我爱岭南美”课程学习活动中,大家都学习、感受、参与到了“岭南美”,实实在在地懂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真真切切地明白了身为“岭南人”沉甸甸的担当。在这个课程里,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收获了。                           三年级5班  张雅婷老师
        四、综述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课程则是活动深化的必然形态。在活动的基础上,探索知行合一,完善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发挥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有利于学校德育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学校师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跟随现实教育发展前行的必经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是静水流深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也不能一日千里,但是我们初心不改,“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