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郭玉芬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成学生的身心同步健康成长。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具体理念也越发地普及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之中,并贯彻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然而在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却常常忽视了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设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切实地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教师

郭玉芬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和乐完全小学  甘肃  武威  73310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成学生的身心同步健康成长。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具体理念也越发地普及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之中,并贯彻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然而在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却常常忽视了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设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切实地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单亲家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60-01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阶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一定程度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的学生群体。随着农村地区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也成为了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在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农村地区单亲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深层的分析工作,进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策略对这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高效的疏导,辅助单亲家庭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踏上成长道路。
        一、教育融入鼓励教育,化解学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农村地区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之一,其主要因为自身家庭与其他学生家庭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产生的,并且自卑心理的萌生容易影响小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多种实践活动的实际参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最大化地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促成鼓励教育模式与教育方式的融合,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地鼓励单亲家庭的小学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性话语之中建立起其他方面的自信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发光点,不再拘泥于使其自卑的单亲家庭因素。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并积极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劳动实践等方面施行鼓励教育。例如当一名班级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或是其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教师即应及时地向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优越成绩,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来,长久以往即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减轻自卑感,实现健康心理环境的确立。



        二、创设团结友爱班级,缓解学生孤独感受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了一定程度上家庭的关爱,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单亲家庭中学生的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生活压力,这更多地造成了学生孤独感的形成。学生长期处于孤独的心理状态之中,容易导致其越发地萎靡不振,并滋生出抑郁、自闭等严重的心理疾病。为此,教师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受引起重视,并通过强化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创设出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营造出和谐的班级环境,使其能够在友谊的滋润下得到孤独感受的缓解。
        教师可以利用组织班级小学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集体目标的驱动下形成更强的凝聚力,进而促进学生友谊关系的增进,构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开展一系列户外游戏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小组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协商与协同合作。在同一任务的目标的作用下学生团结一心,能够建立起彼此之间更紧密的友谊关系。这种友谊关系的形成则能够极大程度地缓解单亲家庭学生缺少父母陪伴的孤独感,利用友谊帮助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建设。
        三、建立家校合作关系,辅助学生积极成长
        在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除了做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外,还应尽可能地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创造相对更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能够在教师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更加积极地成长。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农村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关系,利用专业的教育知识帮助农村地区的单亲家庭家长更好地教育学生,以此能够切实地独自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教师可以在辅导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方面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建立起沟通与联系,之后向学生家长提供更具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并使其重视起对学生学习的辅导作用,使其真正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往往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过程中来,起到监督、帮助、鼓励等积极作用,在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来自于家庭的帮助,使其能够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环境,助力其积极的成长。
        制定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策略,教师应该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方法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分析所得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感化,进而使得这一部分单亲学生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为其健康成长铺设健康心理道路。
参考文献
[1]袁玲俐, 田志明.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J]. 江苏教育, 2016(48):44-45.
[2]林泳. 做好农村贫困山区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辅导[J]. 人生十六七, 2018, 000(01X):P.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