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冯翠
[导读]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德育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德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抓住该工作环节的核心要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分,实质的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此,本文以高中班主任为分析对象,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要求,以期为实现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冯翠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德育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德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抓住该工作环节的核心要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分,实质的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此,本文以高中班主任为分析对象,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要求,以期为实现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工作管理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8-01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此,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提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的策略,希望以此来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不足 
        高中班主任一般都是由教学能力强且善于管理学生的教师担任,他们一般都是兼任某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做好教学的工作,又要做好管理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当然,许多班主任都是由一些资历高的教师担任,毋庸置疑,这些教师群体往往教学能力过硬,但是他们的教学理念相对传统,对德育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加之工作对象是与教师本人年龄差距越来越大的学生,观念上的沟壑难以填平,导致有些老师很难胜任德育教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方式单一老套 
        现阶段,许多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仍然沿用陈旧的教育方法,只顾着一味的说教,却没能让学生听到心里去,甚至还让学生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另外,还有一些高中班主任墨守陈规、因循守旧,不敢尝试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导致他们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很差。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开展高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本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地开展德育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意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德育教育是需要将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只有将外在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将以人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教育理念。


 
        (二)、挖掘德育教学工作方法 
        老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了保障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高中班主任必须要深入挖掘不同的德育教学工作方法,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落实。首先班主任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保障思想和行为的同一性,积极的摆脱传统德育思想,明确德育工作各项环节的核心要求,积极的营造开放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学习最先进的理念,真正的实现个人思想观念与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同步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老师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学会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 
        (三)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辨别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德育教育工作除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带领开展之外,班主任可以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例如,笔者在本校的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这是对于普通严格管理的优化,学生管理倡导民主、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班级体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中既可增强学生班级体荣誉感,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自立自强以及自信向上的品格。这种自主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三班长制度”的形式开展,每天在班级内设置三个班长,分别是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常务班长的选举由优秀值周班长评选产生或者全班投票选举产生,值周班长则由优秀值日班长选举产生,值日班长从班级中按照学生的学号由小到大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上岗之前认真学习本岗位职责,不明白的事项向值周班长、常务班长等咨询。通过每个人轮流担当值日班长的形式来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四)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有了目标才会更有动力。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设立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班主任可以参考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同时对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学习的重视。 
        (五)加强家校联盟,携手做好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参与,探讨高中生德育的对策,采取双管齐下的办学方式,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目前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祖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难免百般宠爱、娇生惯养,但是溺爱通常会导致学生养成孤僻、懒惰与自私等不良品质,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高中班主任也应该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定期联系学生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长。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当班主任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问题时,应及时与其父母联系,找出学生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方案,使双方能够相互合作共同监督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班主任在不断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影响更多的学生。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养成有益于他们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羽希.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西教育.2005(29) 
[2]杨梅妍.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