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秋红
[导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一般写作规律,捕捉创作灵感。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文学风格来表达自己,并学会写作或重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泛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获得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提倡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写作中升华,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张秋红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  恩施  445400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一般写作规律,捕捉创作灵感。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文学风格来表达自己,并学会写作或重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泛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获得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提倡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写作中升华,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以读促写;积累赏析;应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14-01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学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佳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在读中学习方法,通过鉴赏来丰富体会,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学会创作。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体验,掌握了方法,将其融入到写作中,所写作文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一、读中积累,丰富语言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语言优美,意境丰富,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当许多学生写作文时,很难写出像课本上选文那样优美的句子。为什么呢?原因是积累太少。语言是写作的基石,丰富的语言积累可让学生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所写句子妙语连珠,也可让所写作文意味深远,读来韵味十足。为此,积累不可或缺。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文中写人记事、描景绘物、抒情达意的词、句、段进行积累,真正做到了然于心。如《边城》中写湘西的自然环境写到了“吊脚楼”“码头”“山”“小城镇”,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的呢?如写“小溪”,文中写道:“溪流下去,绕山岨流……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对于该段文字,学生可以在分析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并尝试在写作中应用。在阅读中积累,学生还要注重观察,要将文中所写和生活进行对比,从生活中去积累素材。如《边城》中的翠翠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写作中反思,自己所刻画的人物有哪些特点,是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是否被表现了出来,还有什么不足。如此,通过积累、观察和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写作中应用,作文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读中仿写,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虽然有素材,但作文大多是在日记本上,没有对风景的描写,没有内心的独白,更没有深刻的思想意蕴,阅读也不免无聊。学生不是他们不想写一篇好作文,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整合自己的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模仿,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从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如《我与地坛》中写道:“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作者双腿残废,独自在地坛中思考人生,却能从“荒废”中看到“光芒”,在“光芒”的指引下,看到时间的流逝,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和作者一样,学会思考人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
        提倡读中仿写,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


在阅读中要学会对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如读《我心归去》(韩少功),先要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作者客居巴黎而感到孤独和寂寞,由此而引发了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从而引发深层的思考。第五自然段写思念亲人和故乡,用“很想念家里”总写,接着回忆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用“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之情,和课文的第二段遥相呼应。掌握并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那么,在写作中就可学习作者的方法,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表达。在阅读中,要深入体会,学会安排结构、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读中分析,鉴赏体会
        欣赏也是写一篇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迁移应用,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分析文学作品,没有自己的经验,很难学会作者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在作文中运用。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如此,景物特点突出,景中有情,自然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写“小雪”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的,结合文本看,先是“山上”,从“山尖”到“山坡”再到“山腰”,不同的地点的“小雪”自然不同,最后写到,“小山太秀气,济南受不住大雪”,把济南温晴、安静而舒适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鉴赏中掌握了作者所采用的手法,那么,学生就要学会应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表达。以写人为例,所写的人的特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的感情是怎样的,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写作,更多的是要从方法的学习转移到体会的升华,要学会应用作者的表达方式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作文注入活力。
        四、读后创作,应用提升
        阅读为写作服务,在阅读中积累学习方法和丰富经验。在作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上课认真阅读,课后积极开展阅读活动;然而,作品仍然枯燥乏味,有一定的结构,但主题浅显,毫无意义,原因是学生写得太少,在高中,尤其是高三,学生复习备考,没有多少时间写作。结合平时的教学,大多是与单元教学相结合安排写作任务,作文训练不多。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还要引导学生多写多练,使写作在长期坚持中迈上新台阶。
        其实,在语文学习中写作的契机较多。一是读后仿写。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以“家乡的冬天”展开写作训练,如阅读《我与地坛》后,以“我与菜园”为主题展开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紧扣生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二是可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如阅读《像山那样思考》后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又有怎样的思考,就可采用读后感的方式进行写作。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坚持写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布置的写作任务外,教师还应紧扣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化通讯软件,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比赛,要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感受、体会,让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呼萌.高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研究[D].延安大学,2019.
[2]陈至宏.谈如何以读促写、构建写作教学新体系[J].才智.2020,(17):130.
[3]颜世娟.为写而读 以读促写[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