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娥
福建省南安市美林中心小学
小荣是我班上一位个子高高的男生,与同学的关系不错。就是在对待学习上,态度不够端正,体现在平时的作业经常没能按时完成,上课有时讲话、有时睡觉,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纪律方面,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如上课经常迟到,晚自修经常讲话,等等。于是乎,我决定对小荣进行一次重点家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家访,当然得先“备好课”。首先,我制定了家访的十六字方针,即“耐心倾听、真诚沟通,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其次,我把家访的大致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细节和困难,一遍遍地在脑海中过滤。再次,准备完毕以后,我跟家长约定了时间、地点。最后,为了消除小荣的猜疑与顾忌,我及时通知了小荣本人,让他到时候一同参加。
星期天早上八点半,我如约来到了小荣的家。如我所料,小荣和他妈妈都在。寒暄过后,其母简单地给我介绍了他家的情况:小荣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是鞭长莫及;为了贴补家用,她自己也租了一间店面,帮人缝补衣物。说起孩子的情况,她脸上显得凝重了许多。家里只有小荣一个孩子,她说自己平时忙于店里的生意,知道孩子的成绩很不好,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说到伤心处,她眼眶都红了:“平时我们两个人只有吃饭时间才见面。本想趁这个时候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可是一旦我开口提到考试、提到成绩,他就会很不耐烦,有时竟然扔下饭碗,起身就走;有时甚至还冲我大吼。老师,你说别人的孩子怎么都那么懂事,学习成绩又好,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呢?我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看着他妈妈说话时候红肿的双眼,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失望和无助,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也在观察小荣的反应。只见他不停地搓手跺脚,似乎想表达对自己妈妈“告状”举动的反感和不耐烦。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我没有马上表态,更没有当面揭露小荣在学校所犯的种种错误。我整理了一下思绪,先是劝慰小荣的妈妈,待其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我就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肯定!于是我说:“小荣妈妈,其实在学校里,小荣是一个遵守纪律、劳动积极的好学生呢;他经常帮老师和同学们做好事,大家都很喜欢他。老师交代过的任务,他不曾忘记,而且还完成得很出色呢。例如上次的运动会,他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收集、登记同学们所交的稿件,并及时交到投稿处。正因为这样,我们班还被评上了精神文明奖呢!”事实上,精神文明奖的获得,还包含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
我有意地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撒下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当我说起小荣这些优点的时候,他妈妈的表情逐渐由阴转晴,脸上绽放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光彩——些许意外,更多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喜悦。一直以来被自己认为是一无是处的儿子,在学校竟然是这么的出色!与此同时,我观察到小荣原来局促不安的表情,此时已经消失的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意想不到的开心。显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班主任的我竟然会在他妈妈的面前表扬他,自己的优点原来还这么多。说实在的,我也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如此灿烂的笑容。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撒下这个“善意的谎言”,而是把小荣在学校的种种“劣迹”告诉他的妈妈,那将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
初战告捷,我马上实施下一步计划——进一步沟通。一方面向小荣的妈妈汇报学校的历史、动态,介绍班级的情况,谈论有关高考情况、课业负担,并详细介绍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典型经验;另一方面,向他妈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成长经历、学习环境及行为习惯等,并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和老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谈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殷切的心情,同时也感觉到和家长的心、学生的心更加的贴近了。
在之后的家访记录卡中,小荣的妈妈这样写道:“文化水平不高的我,之前只知道忙于生意,没能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知半解。老师的家访就像一场及时雨,使我明白了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当关心他的兴趣、他的思想、他的成长。现在,我尽量抽出更多时间来陪孩子;孩子回到家也会主动地和我谈起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事了。真心地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小荣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老师的家访不是为了批评与‘告状’。说真的,我很感动,感动于原来在老师的眼里,自己并不是一个‘坏学生’,也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之前我也曾一遍又一遍地怀疑自己,老师的家访使我彻底打消了疑虑,使我越发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我将把这份感动化作前进的动力,激励我的学习生涯乃至我的一生去努力奋斗。”他是这样写的,他也这样做了。家访之后,他的表现明显比以前好了许多,很少再出现上课迟到的情况,上课也能认真听课、主动做笔记了;听他妈妈说,他现在在家表现也很好,经常会主动帮忙做家务,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内心最隐秘的角落,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家访进行到底,引导学生拨动心灵的琴弦,奏响华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