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赵蓉
[导读] 随着新课开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和实施,小学数学班级教学应紧跟新课改发展脚步,小学数学老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赵蓉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小学  415500
        摘要:随着新课开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和实施,小学数学班级教学应紧跟新课改发展脚步,小学数学老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时丰富班级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中为同学们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级教学质量和效率。据实践教学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法,能够帮助同学全面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进而获取更广阔的数学活动经验,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行为是数学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结合,在老师引导下同学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有效的自主交流和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知识和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运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并且尽可能的节约时间、减少精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与基础教学相融合呢?这是一个值得数学教育者深思的问题。文章将对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展开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为小学数学献出微薄力量。
        一、实际操作型数学模式
        操作型教学方式重视同学动手、动嘴、动脑子的流程,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同学自己“动一动、看一看、讲一讲、拼一拼”来获得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操作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具体物件,在教学中有利于引发同学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培育同学实际操作能力和洞察能力。在操作型教学与综合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遵循“探究顺序、操纵考证、报告交流、回忆反思、运用顺序、散发拓展”等基本顺序进行操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以“操纵前猜想、操纵中研究、操纵后反思”为教学目标,较好运用操作型教学的优势,深挖同学的学习潜能,为提升同学自身学习能力奠基更好基础。例如以《探索图形》为教学案例,老师在实际授课中利用课件向同学展示图片,首先,老师让同学利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摆出两种以上立体图形,且猜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其次,让同学把图形表面涂上色彩,进行数一数证实自己的猜想。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理论,按照这样的定律摆下去,在摆到第三个或是第四个正方体时结果会是怎样呢?老可以想让同学在小组内探讨,随后在组织全班级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同学们发现数学规律,老师紧接着在教学中展开延伸,提问同学大家能继续写出第五个、六个、七个、八个正方体中四类小方体的块数吗?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把探索乐趣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同学真正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培育同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趣味游戏型教学模式
        游戏型教学特点是“乐教乐学,”让同学在游戏中感受学习乐趣,进而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同学在富有教学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且教学目标明确的趣味游戏活动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趣味性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较好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更好引发同学的创造潜能,据实践调查发现,老师根据同学的实际年龄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精心策划实践游戏活动,及时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按照“构造情境”的方式,在游戏中引发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且在实际活动中明确游戏规则规范活动的内容,综合掌控游戏进度,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师生评价,在评价中交流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流程,为同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题材,让同学以游戏活动的方式体验实践操作流程,更好了解所学知识,亲身感受用应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例如以《数学乐园》为教学案例,老师在授课前精心为同学们策划游戏如“起立游戏、迷宫游戏、送信游戏”等等,让同学在游戏中寻找所学知识,利用游戏的优势较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同学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学科应用型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同学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了解数学的应用,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科应用型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起初老师可以为同学呈现问题情境、激活知识的存储,其次利用生活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比如以《确定起跑线》为教学案例,老师在构造情境中故意将问题设为200米赛跑,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赛跑大家的起跑线不一样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同学很容易发现问题点,并且在学习中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计算出起跑线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发表自身看法,讨论场景相当激烈,在讨论中同学掌握了几种解题方法,尤其是能够明白“半径之差”就是道宽,“道宽”就是起跑线前移的距离在×2×3.14就是计算结果。如学校准备开春季运动会,老师将同学带到操场上,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协助体育老师明确公平起跑线,通过实践与综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同学明白椭圆形跑道的结构,还能通过小组研究活动,全面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动手实践处理问题,学会计算跑到的正确方法,加强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班级教学中融入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仅可以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革新老师的教学手段,丰富班级教学内容,更好提升班级教学质量。在实际应用中老师需要不断探寻、分析、研究、革新促使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充足,让其成为同学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罗俭瑞.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4):28.
        [2]马惠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3):230-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