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 关注发展——例谈五年级教学中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俞维娜
[导读]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
        俞维娜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五年级教学为例,从易错题、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几方面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练习设计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基础    发展    复习课    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和归纳等形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复习课除了需要整理各知识要点,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之外,还需要根据复习内容,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学重点,相应地安排适宜的练习。因此,练习的编制和选择也是影响复习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笔者想以五年级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练习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易错题
        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学生易混、易错的题目,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记载在错题记录本上,到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错题有针对性的编制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编制习题的效率,也可以避免有些题目的无效重复练习。
        例如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经常搞混,我就在错题记录本上记下学生的错误,根据这一情况,复习时,我编制了以下题目让学生比较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12.5×88     12.5×18      0.25×98       0.25×28
        先让他们根据125和25这两个特殊的数对88、18、98、28进行拆分,观察拆分之后中间的连接符号,再让他们判断该用哪种简便方法计算,怎么计算,让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只是对乘法这一种符号的运算,而乘法分配律是对乘加或者乘减两种符号的运算,而且分配律是分别去乘括号里的每一个数”这些区别有一个充分的感知和认识。尤其是12.5×88这一算式,既可以用乘法结合律,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更能让学生感受这两种简便方法的区别。
        又如在解稍复杂的方程时,部分学生对两种题型的方程容易搞混,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复习中就编制了以下题目帮助他们区分:①3x+5x=24,②3+5x=24,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在他们说出区别之后就帮助他们理解意思,方程①左边是3个x和5个x相加,总共有8个x,方程②只有5个x,所以方程①可以把3和5先加起来再与x相乘,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而方程②则不行,它要先把5x看作一个整体算出来。通过这样的对比理解,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两类方程的解法了。
        
        二、关注基础题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弥补日常学习遗留的知识缺陷。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不能一味拔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后运用的知识,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械模仿操作上。所以,复习课练习的设计还要关注基础题,要照顾到那些在数学学习上理解力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对原本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很透彻的基础知识有一次再学习巩固的机会。
        例如学生对“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这两句话没有真正理解,导致在判断大小时经常出错。于是在复习时,我就编制了以下题目让学生判断大小。
        1.32×1.5○1.32     1.32×0.1○1.32  
        1.32÷1.5○1.32     1.32÷0.1○1.32        
        学生通过对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就不容易错了。
        又如在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面积的变化情况有些学生老是弄不清楚,复习时,我就自己做了一个教具,请几个经常错的学生到讲台前来拉一拉感受一下。通过这样的操作体验,学生对这个基础题目就容易明白了。
        
        三、重视综合题
        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上,除了根据平时的学生错题记录本来设计一些帮助扫清学习障碍、弥补缺陷的练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运用单一知识去套解习题上。所以,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将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有时还要包括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复习课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专项练习,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题:学校组织给希望小学捐书,老师挑选了一套两本书送给他们,每本书的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老师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包装起来,请你帮忙想想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哪种最省包装材料?体积是否一样?同桌可以拿出数学书演示一下。       

        这个题目既综合运用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又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猜想、实践、验证的数学解题基本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算哪种方案最节省包装材料时,可以把每种方案的表面积都算出来再比较(这样比较麻烦),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计算重合面的面积(口算即可),重合面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算法多样化),又可以培养他们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法的能力(即算法最优化)。
        
        四、开发拓展题
        除了以上要素以外,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还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有意识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努力开发一些拓展题。
        例如在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情况是这样的        (上面的数字是指这一列的小正方体个数),请你想象从左面、正面观察这个几何体,把看到的图形画在自己的方格纸上。
        像此类带有一定思考力度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题目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所以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立足基础,关注发展,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关秀玉. 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的设计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6.
[4] 黄灿辉.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究[J]. 教育战线,2012(6):59-61.
[5]朱毓飞.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