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谭新华
[导读] 初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谭新华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415500
        摘要:初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学生才刚刚从小学阶段走来,在他们心中既充满着好奇又充满着迷茫,既想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又经常陷入无能为力的矛盾当中。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叛逆,严重缺乏对于生活以及自身行为的理智判断,并且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或者苦难就会产生逃避想法甚至萎靡不振。所以,在初中阶段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还有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更好的成长。当下,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课程改革;创新实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中稳步前行,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教育使命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也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跟顺应时代发展,契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发挥中真正作用,才能够让学生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正确的“三观”,从而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现阶段我国国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已经改良了很多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笔者通过对于我国国内大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调研,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首先来说,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加重视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启发效果,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往往缺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没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更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自然会让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再者,现阶段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发展的飞快的,社会向前进步的速度也是惊人的,而教材的更新步伐永远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而很多老师又照本宣科,在课堂上面所讲的知识都是课本上面的,很少尽心拓展,从而使教学效率比较低,而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来说,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门科目的重要性,觉得这门科目不是中考科目,就不重视这门科目的学习,在课堂上面有一部分学生就会自己做自己的事。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举措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上文已经着重强调过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甚至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发展的速度、人们思想更新的速度,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否则这样的方式无法产生实效性。

老师一定要在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积极联系相似生活,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面的知识,能够更好的被启发,从而在无形中完善自己。而在实际中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应用多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老师在实际中向学生们讲授《网络中的弊端有哪些》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几个社会上比较热门的“网络诈骗”案例来引出课堂主要内容,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之上,在讲完既定内容后,老师还应该和学生们积极互动,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上网的时候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网络陷阱”这个时候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很热闹了,每个学生都愿意表现自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老师还能够进一步展开课堂延伸环节,例如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们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遭到网络诈骗应该怎么办”,通过课外延伸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高,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应对网络诈骗的方法,从而使得这样的课程发挥出实效性。
        (二)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从现阶段的现实条件上来看,围绕着当前既有的问题,灵活的应用技术手段,新时代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面所应该做出的重要调整。在现阶段的现实条件下,智能手机在我国各个阶层已经得到了普及,不管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来说,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人手一部,在实际当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可以充分借助这样的有效的网络平台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使用互联网平台,找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诉求,针对学生既有的思维逻辑的状况,对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显然是有必要且有帮助的。比如:老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引入“微课”,让学生们在微课中掌握知识点,剩余的时间老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与教学理念相关的动画片或者小视频,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前面知识点进行消化,从而更好反省自己,完善自己。在信息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未来大的趋势。
        总结:总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虽然这门课程并不参加中考,但是这门课程却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还能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树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 才智, 2018(32):183-184.
        [2]石正兰.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 新课程, 2017:104.
        [3]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J].新课程(中学).2017(01)
        [4]周容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 》为例[J].吉林教育.201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