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陈弘锋
[导读]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提升,2019年底我国的高职生人数已超过900×104,如此巨大招生数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极其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给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生管理压力,为了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非常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330000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提升,2019年底我国的高职生人数已超过900×104,如此巨大招生数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极其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给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生管理压力,为了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非常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联动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联动管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学教联动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探讨,对科学有效的学教联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建立学教联动机制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育培养方向,以培养综合技能多面手为教育教学最终目标,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时刻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利用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管理格局。
        各级管理人员应摒弃过去的老旧思想,区分开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与方法的区别,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正确指向,不断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以夯实高职院校在专业型人才输送方面的基础,创品牌、赢信誉、树标杆,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2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2.1高职扩招导致生源质量和素质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扩招以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中职技校、职高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有些高职院校还招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留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存在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缺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差、自律能力不足的缺点,甚至导致不同专业班级或各系(院)部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专业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悬殊,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
        2.2教学方法相对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被动角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尤其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其长期处于被动位置,对教师的机械式讲授只能被动接受,因而他们常常出现知识硬消化、硬吸收的情况,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黑板、讲台仍是教学课堂的基本要素,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毫无帮助。
        2.3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负责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与时代发展步伐相脱节,不能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无法正确面对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差距,导致管理同质化;采取的改革创新策略完全效仿其他院校,与学校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部分管理人员逐渐弱化了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接纳能力,对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内容疏于了解和全面掌握,使得改革创新缺乏实效性,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也无法形成。
        2.4高职学生管理体制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校院(系部)二级管理交叉式管理体制,职责分布于院系、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面对的管理对象是自控能力较弱的高职生,导致学生管理者每日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没有精力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提炼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创新意识。

虽要求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但实际上由于职能和职责重叠,权力交叉,在日常具体工作中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办事效率拖沓,不能很好地发挥形成合力和齐抓共管的优势,这些都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3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联动的运行措施
        3.1优化职责清晰的学管组织机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形成专门统一、职责清晰、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可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责,负责对各二级学院(系部)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 考核评估;二级学院(系部)层面设置负责学生日常具体事务管理的学工科,专业班级在日常管理中设置专职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各管理层面组织成员相对稳定,建立这样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精简统一、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达到有效管理,也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3.2搭建高素质的学管辅导员队伍
        高职院校学管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素质能力兼备且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需搭建新老搭配、专兼结合、层次交错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完善和严格辅导员的选聘程序,选拔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个人素养的人才加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思政教育导师指导工作,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考核内容和方法,用系统的规章制度来定义学生管理工作职责和内容,还要在辅导员层面形成竞争意识,实行优胜劣汰和职称评定体系,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把学生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加大部门合作力度,建立部门协同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不单单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与总务部门、财务部门、招生部门、各院系办公室息息相关,尤其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关联度最高,因为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直接挂钩。为此,高职院校应以教学管理为监督手段,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园教育的塑造、社会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感召力,学生得以成为德行高、学识高、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此外,高职院校应遵循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双向结合的原则,建立部门协同发展机制及部门合作联动机制,以学生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教学管理绩效优化学生管理格局,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宏观大环境,使部门之间在开展各项日常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3.4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应纳入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举措当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网络,即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监控反馈机制。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是教学过程监控,管理人员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资料进行抽样检查,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实施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评比规则,使教师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其二是教学目标监控,根据事先制订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选取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将统计量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指标,科学合理地进行目标管理;其三是教学反馈监控,通过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监控结果,适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效果逐渐凸显出来。
        结语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打破条块分割,多部门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是一项改革高校管理机制的长期工程,任重道远,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倩倩.高校二级学院建立教学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