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凤肖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柳羊小学 (广西 百色 533033)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考察了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性,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应努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重视写作的生活化,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将生活中的小事融入到写作中。作文教学生活化既避免了学生写出的作文假大空,脱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做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习作要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写记忆的积累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标提倡学生作文写作应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真情实感。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生活中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高段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拓展写作素材,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作文创作。小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写作指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改变作文写作观念,加强自身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教授学生作文写作时,也要根据这些要求转变作文写作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写作技巧教学而忽略与生活的联系。在当代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其次加强对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学习,通过参照其他优秀教师、多媒体等渠道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化作文理论水平;最后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作文教研活动,在与其他老师的探讨中不断更新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教学课堂中。
二、进行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创作,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尤其是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兴趣在其学习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基础,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走设置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针对情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形成初始的写作思路,产生自主写作的渴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讲小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比如今年9月份小学开学,学生重新回到课堂。在进行写作课时,可以选择今年最有意义的新冠病毒话题展开。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一部分学生充当新冠病毒,另一部分学生充当医生,志愿者,普通公民等角色,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设置关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抗疫”的情景,扮演病毒的学生最终被大家打败。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注意一些过程的细化,全套生动有趣的教具,通俗易懂的台词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兴趣的要点。情景表演结束后,教师对本次表演做及时的情感总结,顺势抛出作文主题,围绕抗疫精神,团结精神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真实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写作做铺垫。
可以看出,围绕生活进行的课堂情境创设,营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形式,消除了学生对于写作畏惧的心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真正做到写作有话可说。
三、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都比较单调,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仅依靠教师课上教授的写作技巧,可能导致作文内容单调失真,作文写作水平止步不前。《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跳出课堂教学,有目的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途径,丰富素材积累,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认知力,将这些生活素材融合到平时的作文写作中。
比如写关于“关心关爱,帮助他人”的话题时,为了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奉献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做志愿服务。学生在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生活实践积累,并将这些素材融入到作文写作中。又如在写“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科技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带领学生了解中国近几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价值观。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纸笔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随时记录感受
学生的写作生活化意识加强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时候还是无话可写,想起生活里的事情脑子一片空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心中没有写作素材。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和平时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对生活事件积累的习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引导,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准备生活记录本或者日记本,将这种生活日记作为教师与学生间一个约定俗成的作业。在进行日记记录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记录技巧与方法,促进写作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经过不断地日积月累,学生心中有素材,作文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信手拈来。通过日复一日的写作,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更上一层台阶,有了质的飞跃。
五、总结
总而言之,作文写作是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作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最佳源泉,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增强自身学习。在小学高段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班级教学现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进行兴趣写作,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记录生活,通过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素材积累,引导学生把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写作生活化,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和作文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庄振华.简析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169.
[2]徐安娜.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策略的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7(1).
[3]彭晓敏.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探索[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