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中学530500
摘要:在历史长河中,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孕育了璀璨而独具特色的壮族文化。壮族人民应对自身所创造的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充满自信心,对自身能够传承、发扬壮族传统体育持坚定的信念。本文基于壮族健身操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壮族健身操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
推进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入学校,与学校体育共融共生,对传承、创新、发展壮族传统文化具有现时价值和意义。时下,西方现代体育教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壮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不足,如何发挥学校的场域功能,使学校体育与壮族传统体育契合发展,亟需我们的思考与解决。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
(1)民族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体育文化,不同的体育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体育的根,这些体育文化都是少数民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特性,是少数民族群众特有的精神文明标识。(2)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体育文化。如蒙古族的赛马,是由蒙古族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内蒙古拥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蒙古族的祖祖辈辈依靠丰富的草原资源从事畜牧养殖业,由于生活的需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最终引进为当今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赛马活动,可见民族体育的形成往往跟它生存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3)参与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别于奥林匹克的竞技体育,它具有人民群众参与的普遍性,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每当村里或部落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时,都会举行相应的民族体育活动来烘托氛围。当天村里和部落的民众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自发的民族体育活动,参与人员众多,男女老少皆宜,具有大众参与的普遍性。(4)娱乐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包含有许多的娱乐元素,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愉悦人的身心,使人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起到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本来就是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更多的是人们为了放松自我或庆祝某事而创造出来的,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天生的娱乐因子,能有效地解除人们精神紧张和身心疲劳,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在文化发展机制上以“顺”主导运行模式
作为相似艺术形式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创编与传播还需进一步规范,其未来发展仍需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制度文化体系。从传承与发展来看,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可借鉴太极拳的经验,在认识天、地、人关系的基础上,深刻解读其文化内涵,认识并顺应人的成长、社会发展及自然运行规律,逐渐形成并固化自身的艺术风格,科学提取传承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其促进健康、促进团结和谐的功能,并将其和群众体育政策结合起来。从运动项目的发展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在一系列“制度文化”的规约之下顺应了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培养壮族传统体育的专任教师
壮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项创新型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让壮族传统体育熠熠生辉,永续传承,培育一支能力精湛、文化素养高的壮族传统体育专任教师队伍是其关键。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在大学时大多是主修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技巧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若要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加大壮族传统体育的比重,势必要培育一支壮族传统体育的专任教师队伍,使壮族传统体育的专任教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育人。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研修、学校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对壮族传统体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认知,推动壮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有效开展并永续传承。
四、不断完善民族健身操舞教学形式与落实配套教辅课件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学生们对少数民族健身操舞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授课形式,可以从一段壮族民间传奇故事或播放一段优美震撼的舞蹈视频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课程整合能力,不局限于学科内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可以将历史课与舞蹈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有条件的地方民族院校要不断落实配套教辅课件,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教学课件资料供学生们下载学习,并定期组织舞蹈比赛促进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与学习主动性。
结束语
壮族体育舞蹈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壮族体育舞蹈与地方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流和认同,推动我国民族关系的稳定团结;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地方民族院校的办学实力长足提升,为我国地方民族体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朱萍玉.壮族体育舞蹈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研究——以蚂拐舞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11):65-66.
[2]杨娟.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名称隐喻解读及英译[J].海外英语,2019(17):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