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1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和引导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抓住班级管理的要点,以家校合作为依据,探索全新的实践方法,进而充分彰显教育实践的要点,顺利达成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家校合作
一、引言
作为国内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初中阶段教育最为关键。结合调查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教师需要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时间要点,这一点对提升教学效果作用显著。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以及引导,初中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的要求,积极优化教育体制,为这一工作的大力落实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理论
班集体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直接,一个自由民主、积极向上的积极氛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积极探究班级管理工作,明确教书育人目标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以良好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来引导学生。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多方交流及沟通,促进三大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及创新。以构建家校合作为基础,在家校合作理论的引导下,更好的促进国内教育结构实践转型。
三、当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促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老师需要关注家庭教育改革。但是,国内传统教育理念存在许多的历史遗留因素,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受到了这一理念的影响,没有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导致后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偏离主干道。
(二)教育方法上的冲突
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以整体态势的分析和基础,宏观把握整个班级管理策略,因此在开展这一类工作时,班主任需要注重趋势方向的分析。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主要围绕单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有的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难以体现针对性和个性化。现有的教育方法比较绝对,这两种实践方式和实践理念上的差距导致两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无法实现家长与班主任管理工作之间的协调开展,最终的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育目标上的失衡
在探索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学生道德水平、学习水平、潜能开发层面的分析及探索尤为关键。国内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家长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按照最终的成绩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探索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时。教师与家长在培养目标上存在许多的偏差,两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备受阻碍,最终的互动效率不容乐观。另外,初中生正处于叛逆青春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偏差也会加剧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迟迟难以得到开展。
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一)纠正教育理念偏失
为了实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构建家庭合作教育体制为依据和首要条件。首先,家长需要纠正个人在理念认知层面上的偏失,正确看待和处理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主动配合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比如在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家长需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向,确保对症下药。其次,班主任需要科学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地克服个人在青春叛逆时期的各类困惑和问题。这种家校合作模式能够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度。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家长学习交流的形式,以及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关系,文化体验,让家长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另外,有的班主任开通了家长课堂,邀请家长在班级中给孩子上课,鼓励家长主动参与班集体的教育活动。
(二)解决教学方法上的冲突
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的成长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这一点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庭教育很有可能会步入极端,出现了过度溺爱或者是放任自流的问题。为了有效实现家校合作,教师需要关注教育方法上的冲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教学思路。其中实践要点的归纳及分析非常关键,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班级活动和班级事务,站在主观意识层面来引导学生的独立意识。另外,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各科作业检查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促进方式方法上的交流及沟通。着眼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表现,开展不定期的家访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成长特点有所区别。在开展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活动时,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需要针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规律,逐步形成学生、班主任、家长三方联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
(三)教育目标均衡性调节
有的家长在教育定位时出现了偏差,以成绩为核心。另外,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也出现了行为上的误区,这一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充分体现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两者需要加强联系,有效调节教育目标的均衡性,确保两者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根据教育目标的实践要求,在总结要点和归纳经验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班主任需要根据给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要求,布置课后亲子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合作,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根据现有的教学要求,定期举办班会家长座谈会,在与家长互动的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道德意志、价值观、品德以及行为上的变化,主动说服家长,让家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影响。
五、结语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对提升管理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班主任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教学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体现体现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促进教育目标的均衡性发展。有效解决目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类矛盾,确保家校合作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践行,进而为国内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骊.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D].
[2]何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J].明日,2017,000(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