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斯文
[导读]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原有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王斯文
        龙川县隆师中学  517300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原有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着力提升高中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其在教学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重要。但当前对于课堂导入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在研究的内容上,大多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和方法总结上。基于此,重点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高中课程的深度改革与发展,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整个高中课程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当今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开展教学。
        1课堂导入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很多历史教师认为课堂导入环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可有可无,高中生只需要掌握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能应付高考就足够了。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环节的课堂导入没有做好,那么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总而言之,教学导入对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整体成效。通过导入的设计,学生明晰教师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和教学计划,就能更有目的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在导入的过程当中,融入学生之前已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教师能了解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温故知新。教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制订后续的教学计划。课堂导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需要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发挥这一作用。导入策略的设计主要依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内容时,应该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有方向地导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主动思考和发问,从而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措施分析
        2.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改革目标随着当今受教育群体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才会更加顺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教学设备,不仅体现了当今的信息发展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整个课堂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学习者,还是教学的参与者与主导者。我们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巧借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新课程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的结合度日益密切。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那些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尤其是其中除了众多优秀教学课件外,还包括许多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这有助于突破课程教学难点。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及微课等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比如,以微课教学模式为例,可以以简短的小视频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重难点知识,同样有助于高效课堂构建
        2.3现代技术型导入策略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同于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其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一些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制力,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课堂导入策略,学生必然会感觉到厌烦,甚至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介共同运用到教学手段中,有助于学生回顾历史事件的全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此时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纪录片视频,在课程开始之前,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于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2.4悬念导入的策略实施
        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水平,这就需要采用悬念导入的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充分注重让学生在悬念的引领下,逐步的学习到相应的历史知识。悬念的课堂导入方式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设计应用的过程中,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紧密联系起来,以问题问导向来设置悬念,让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的探究历史的真相。如在学习到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过程中,可通过设置相应悬念问题,太平天国在起初发展的时候十分迅速,得到百姓的拥戴,而由于领导层当中存在矛盾,使得政权内部出现变化,这一变化对太平天国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而造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之下,为学生设置成悬念,学生就会在这一问题引导下来探究事实真相,带动学生主动的学习。
        2.5故事导入策略
        从高中生的成长规律来看,高中生的心智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对于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事件仍然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好奇心。因此,如果历史教师能够运用故事型的导入方法,进行课程导入,在授课前为学生讲解一些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或者历史人物,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要讲一些老生常谈的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应当讲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且相对比较冷门生僻的故事。例如明修栈道暗渡成仓、草木皆兵这些学生在其他学科也会接触到的成语,其都与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联想、去猜想、去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前,高中历史课本当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历史上的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通过故事讲述能够帮助学生联想记忆,进而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这样的课堂导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历史教师照本宣科的方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相关的课堂导入策略能够提升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课堂导入策略的设定,并将此作为基础,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蔡逸凡.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8):66.
        [2]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01.
        [3]阮培钦.引导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