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迎佳
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
摘要: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的课堂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含义,其次从问题设置的内容,提问的时机以及提问的形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
引言
高中地理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结构也相对复杂,此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期,心智逐渐成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人地协调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这四个素养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人地协调观念是高中地理中所蕴含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具体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的发展观。综合思维能力是区域认知则凸显了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这两个能力促使学生可以采用地理学思维来分析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地理实际能力也是有地理这一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来决定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性采用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思维。地理实践是学生感悟地理,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二、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更好的应用提问教学方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是结合学情与教材内容来设立的,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高中地理课堂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每一堂课应当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设置目标,即知识能力、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结构”这一内容时,三维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地球内圈层、外圈层的组成与划分有清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绘制出地球内圈层、外圈层的示意图,掌握地球结构以及地震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地理要素联系的思维以及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什么叫做地壳,地壳的厚度如何,其是由那些要素组成的呢”;又如“地震波的含义、分类、特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构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势必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与探讨,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准确把握课堂提问时机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虽然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问时机,不但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还不能打乱学生的思路。可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是十分关键的,要通过有效提问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可以利用玩具鸭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如玩具鸭坠入到太平洋中,若干年后其有可能在哪里出现”。“鸭子为什么会在远距离的位置出现呢?”等等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其学生探究的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
(三)设置开放性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质量以及有效性,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一些“是不是呢?”“对不对”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敷衍了事。这些问题则属于无效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并不会展开深入的思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无法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探讨,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湿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将“湿地”二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说说面对这一话题自己想了解哪些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快速运转起来,什么叫湿地,哪里存在湿地?湿地有何作用呢?我们应当怎们应用和保护湿地呢。这些问题是学生自提出的,在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更加吸引学生。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是一种独特课堂提问方式,这一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其地理核心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置一些问题,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还要注意课堂教学时提问时机,不但要能启发学生思维,还不能打断学生思路,最后还可尝试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艺术性与有效性,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瑞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000(002):20.
[2]王英杰,王利燕.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9):15.
[3]于爽,曾文华.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导学课堂"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