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居喜丹
[导读] 年龄较小、心理尚未成熟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并不强
        居喜丹
        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  215500

        摘要:年龄较小、心理尚未成熟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并不强,班主任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有效的管理策略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最终成为优秀的班集体。学生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下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引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方式将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需要承担起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一方面,班主任需要监督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该采取较为先进的班级管理模式,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小学班主任管理面临的困境
        1.1单一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所以这些教师会受老式教育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上教师都是采用监督式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学生眼里则是严肃的,苛刻的一个人设。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的整体管理时,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没有去深入了解,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给学生制定管理方案,这使得多数孩子感觉受到了压迫,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时学生不仅不会服从这些规则,反而还会故意去破坏,这样的结果跟我们想要的结果恰恰相反,无意之中就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巨大负担。
        1.2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大多数教师眼里,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做事情未曾想过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如果教师做事情,只是一贯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禁锢,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孩子形成一种反感。如果孩子产生了厌恶以及抵触心理,这样是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实施的。所以,我们要摒弃以往的传统教育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以孩子为主体,多去了解孩子,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新的教育方法。
        2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以德育人,说服教育
        小学生年纪较小,在他们身上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处理或对学生进行惩罚。在新的教育时期,柔性管理更能使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加幸福,用老师的说教改变自身现状,发展个人能力,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必须强调以德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让学生从内心中乐意接受,又实现了班级管理中的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和品行素养,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班级中,两名学生突然在上课时打架,这时任课老师很生气,把两名学生带到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对待这样的事情不能急于批评或爆发脾气,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先让两名学生分析自己打架的原因,当班主任仔细聆听,也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方便对学生进行施教。当学生叙述完,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在课堂上吵架,影响了老师的正常上课,是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其次,在班级中听课的有很多同学,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不应该因为个人的问题而耽误其他人听课,这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最后,人和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有事情要讲出来,而不应该以打架的形式来解决,这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表现。

班主任和学生讲道理,远远比死板的惩罚能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老师的引导如春风一般沐浴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将老师的道理熟记于心。老师再让学生去向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道歉,两名同学再互相道歉,通过柔性管理,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另外,教给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在谈话间便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事情,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引导,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2.2开展班会活动
        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班会的开展,因为班会的开展内容没有一定的限制,若是班会的主题足够丰富多彩,则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高效地解决班会前后一段时期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促进其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要重视班会活动的开展,对于班级管理而言,需要鲜明地表达班会主题,在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融入班会中,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性分析学生的不同建议,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班级管理策略,以求完成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任务。
        2.3注重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情感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部也不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情感教育的管理方式。小学生虽然没有足够能力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足以对自身成长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这就给班主任发挥领导风范、主动融入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另外,情感教育是拉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距离的重要途径,通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有利于采取对班级管理的最有效方式,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烦恼、新鲜事情、动画片等,班主任还应该尽可能地朝着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确定交流的主题,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产生共同话题,进而拉近师生距离。
        2.4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年龄较小,自控力以及自律性也较弱,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的了解,发现存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级管理工作难度以及复杂程度的增加,但是这种管理方法能够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对此,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角度切入,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细化管理。例如,当教师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应急于求成,而是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制度的制定,这样在后续的制度执行中学生也会自觉遵守,无论什么样性格的学生,只有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在执行中约束自身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班主任要首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基础,开展和谐关系的构建,在班级教育的过程中,也一样能够放下身段,融入学生之中,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带来正能量。同时,教师也要虚心进取,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够利于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班级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冷莉萍.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7(10):72-73.
        [2]吴金娜.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7(27):25.
        [3]王纪锋.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7):49-52.
        [4]吴蔚.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与创新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8):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