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羽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东南小学,江苏 淮安223225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当中应用题属于一种很普遍的题型,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的不断革新,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的难度也在随之不断的升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高效教学,成为了目前教师需要重点去关注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高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微薄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答;高效教学
前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科目,在小学教育当中数学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数学的综合性比较强,数学学科能够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所以学好小学数学,打好小学数学的基础对小学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数学的应用题是数学教学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的创新之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革,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难度系数越来越高,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应用题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应用题的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难度系数正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高,并且很多的高年级应用题的题目都带有很大的抽象性的色彩,这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于应用题的题目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最终影响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口头式的讲解模式为学生进行解题的话,会使得学生理解困难,甚至对解答应用题产生厌烦感,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思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发散思维的教学情境。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情境当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数学应用题时,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素材。这样的应用题即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浓烈的亲和力。
例如,有一道六年级的数学题是这样的:一件商品的原价比现价要少20%,这件商品的现价是1050元,那请问它的原价是多少呢?这样的应用题题目比较干涩,不能很好的激发出学生解题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应用题当中加入生活的元素,改编为:小雨去商场购物,发现有一个自己很喜欢的礼服在打折,打完折后这件礼服的价格是1050元,打折的力度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减20%,请问这件礼服的原价是多钱?这样改编后的应用题题目充满了生活化,能够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效率。
二、注重示范与指导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中年级低年龄级的学生来说,思维发展、想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示范教学,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综合的顾及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培优补差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水平等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数学学习的优等生,同时也有数学学习的学困生,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不断的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体系,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示范教学和指导教学,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学生在进行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从根本出发,认真地去审题,提取应用题当中的关键信息后,再次进行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多项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整理在一起之后,再根据学生容易出错的点去设计同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对同类型应用题的解决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有一道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是这样的: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0千米的A点和B点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后甲车行驶了全程的3/4,乙车行驶了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呢?进行这道应用题的解答时,学生首先要提取应用题当中的关键信息,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后,再运用画数段等方式去解答。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种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了解到以后再遇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时,应当怎样去解题,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发展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帮助学生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进行相遇问题、比例问题等应用题解答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去提取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应用题当中一些无法直观表现的物体,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演示,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应用题活起来,激发出学生解题的欲望和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
一言以蔽之,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当认识到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多元化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思维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文雄. 基于发散思维下的小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3):P.131-131.
[2]俞影秋.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对策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10):P.1-1.
[3]黄志武. 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学周刊A版, 2020, 000(0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