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观察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滕超超
[导读]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
         滕超超
         杭州三里亭学前教育集团 310000
         【摘要】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有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久久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存在害怕与人交际交往,啃手指头,绞衣角等行为,这些都反映了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本次研究通过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来反映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和家长寻找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个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教育是家长和幼儿园都比较关心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关心了幼儿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者是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却无从下手。近些年来,“复旦投毒案”“马加爵杀人事件”等大学生犯罪事件,震惊了许多人,引发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造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踏上了罪恶之路,从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意义
        李善英老师在《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也出幼儿在小儿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上的问题六个方面存在着问题。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SFreud)的理论,人的个性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中初步形成的。幼儿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并不完全,且有很强的可塑性。埃里克森(E.H.Erikson)提出人生八大阶段的分期说,人性格中的基本安全感、自主性、主动性的构建与形成都始于幼儿期。心理健康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能够让幼儿在遇到不幸时积极乐观,在遇到争执时冷静分析,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畏惧。通过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外显行为的观察及分析,帮助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益于幼儿的一生。
        二、幼儿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小班10个班级的229名幼儿,中班10个班级的256名幼儿,大班10个班级的283名幼儿的第一学期的带班老师关于孩子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抑郁症和其他特殊心理状态等”和一般性心理健康,包括“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攻击行为、厌学、社交恐惧等”进行问卷调查,不管在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存在着幼儿的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占了较大的比例,同时也发现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例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有所降低。接下来我将从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和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殊性心理健康
    常见的幼儿特殊性心理健康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案例:罗天是在其父亲50多岁时得的儿子,父母未发现孩子的异常之处。

在罗天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了罗天的异于常人之处,他喜欢一直重复同一个动作,其他小朋友试图阻止他,他便会大叫大闹。罗天也不太喜欢和他人交谈,偶尔交谈也只是只言片语,基本上处于拒绝的状态。但是罗天的记忆力特别好,认识很多字,掌握许多的词汇。除此外,罗天还有些多动症,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当老师婉言的向罗天的妈妈指出了这个问题后,经医生确诊,罗天是一名自闭症幼儿。
    从罗天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自闭症幼儿存在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语言障碍:罗天很少与人讲话,难以说出完整句。社会交往障碍:罗天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直处于拒绝状态。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他喜欢一直在原地打转,如果这个原地打转的模式被人打乱,罗天会大喊大叫。但是罗天的记忆力特别好,识字量和词汇量丰富。罗天自闭症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病因可能是由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器质性因素等,医学上也没有完全的定论。对于这一类孩子,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二)一般性心理健康
        通过对于孩子的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又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行为习惯问题、情绪调节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
        1.行为习惯问题
        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心理习惯问题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咬手指头;说谎;吸吮手指,衣角、被角等。
        案例一:音乐活动中,泓亦时不时的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别人唱歌的时候他会拉车别人的衣服,头发,左顾右盼的和小朋友玩。当别的小朋友沉浸在音乐游戏中时,没人和他一起玩,他就开始咬手指头,他的手指头已经被咬的没有指甲了。当老师发现后,立马把手指头藏在身后辩驳道:“不是我,我没有。”
        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注意力特点便是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多为随意注意,而且注意的范围小,较容易被鲜艳多变的事物吸引。而且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注意,音乐活动不是泓亦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泓亦一直试图与别的小朋友交谈,或者被孩子的衣服,头发所吸引,去玩。
        2.情绪调节问题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经常性会有一些往常没有的情况,比如一上幼儿园就头痛,身体不舒服,产生厌学现象;还有就是性格任性,偏执,以发脾气,扔东西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出现大哭大叫,打人的现象;情绪不稳定,常常比较低落,对于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
        案例一:王振涛妈妈送王振涛送幼儿园总是需要半哄半骗,这天将王振涛送到幼儿园后,见王振涛还在哭闹,妈妈便一直待在教室里不走。王振涛也不想妈妈离开,一直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走,边哭边拒绝老师的拥抱。放学时,妈妈来接了,会打妈妈,哭喊着再扑进妈妈的怀里。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不熟悉的幼儿园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这又可以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王振涛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不愿意离开妈妈,完全拒绝老师,在妈妈出现后,又出现打妈妈的现象,属于不安全依恋的模式。在这一时期中,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冯夏婷.透视幼儿心理世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夏 莹,张昕月.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11.
【3】 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