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冶金小学,河北 廊坊,065201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同时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彰显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确立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首先需要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在此基础上还要设计适合儿童的学习活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抽象思维 策略
数学学科中,数学抽象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一、立足知识本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1、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深透的领悟数学本质,在教学中呈现数学本质。数学本质是什么呢?刘加霞教授指出:数学学科的本质包括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
我们的课堂对知识本质的关注更多的是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也就是相较于学生的学,我们更关注教师如何教。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化的去解读教材:在关注知识的同时,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思考需要提升学生哪方面的思维品质,思考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的数学精神和数学美。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设计怎么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2、把握知识本质,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吴正宪老师说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找到那些知识产生过程中重要的节点,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要求我们对数的起源和发展有所了解,知道十进制计数法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再去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
对于自然数,最重要的数学本质就是0-9这十个数字符号和十进位值制计数法,0-9这十个数字符号学生并不陌生,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式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同时它也是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等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围绕让学生感悟十进位值制设计。基于对本节课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面了解,我们便能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本质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去感悟抽象的数学知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
1、创设有温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火热”的思考过程
一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情境创设,创造恰当的情境可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越是抽象的知识,就越需要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契机。
例如,在《小数加法》这节课中,大多数老师会创设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教师先出示商品和价格,接着让学生任选两件计算他们的价格,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在这个情境中如果让学生变成小小收银员而不是顾客,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这个情景也可以将小数减法贯穿始终。我们发现同样的一个情景,角色发生一个小小的转变就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温度,其背后体现的是教师对学情更准确的把握。
2、设计符合儿童思维水平的学习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数学概括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1)直观概括水平;(2)具体抽象水平;(3)形象抽象概括水平;(4)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5)代数命题概括的运算水平。
小学生大多处于第二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时候,应注意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
问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的测量出操场的面积?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操场缩小到纸上,长18厘米,宽12厘米。
师:我们现在应该选择哪个面积单位来测量?
师生讨论后,明确应该选用平方厘米测量。
活动要求:(1)借助学具(1平方厘米或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
(2)想一想:怎样才能快速知道长方形包含多少面积单位?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只需要数出每排摆的个数和摆的排数,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包含几个面积单位。
师追问:每排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如果不摆也不数,有没有办法可以快速的知道?
学情预设:量一量长是多少就知道每排摆的个数,宽是多少就知道摆几排。
上面的学习任务即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追问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关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数学知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儿童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通过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是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将原始的智力活动外显为动手操作,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内心的智力活动。但此时我们要注意,只有适度使用学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学具,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三、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讲解“火车过桥”问题时,仅仅依靠想象、猜测或者简单的乘除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法,先借助实物演示火车头上桥、车尾离桥的全过程,再通过板书和画图沟通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数学课堂体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们首先出示问题: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学生借助学具分组讨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有的小组直接根据表面积的含义,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相加;有的小组根据长方体对面相等的特征,求出正面、上面、左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还有的小组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其中前后左右四个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丰富了课堂体验,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1日第一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史宁中
【3】张丹 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教育 2017
【4】史宁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 中小学管理 2017
备注:本文是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206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