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明翰臣
[导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明翰臣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草堰初级中学 723100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许多学生对阅读有着天然的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则在于学生认为语文阅读难度较大,且其较为枯燥。基于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课堂,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动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总结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建议。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进行一定调整,以更好地符合班级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一、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树立起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的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即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成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来做。教室应该注意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其教学方式应该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为目的,使学生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扩充自己的阅读量。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教师的阅读量足够大,再遇见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阅读文章时,也能够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内涵与涵义等。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言文是无法避免的内容,像是八年级教材中的《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等,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通假字等,教师若是有足够的阅读量,对于出现的这些字词上的问题,可能也就没有比较大的疑惑,也能够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便能够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要培养起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阶段,学生常常模仿教师的举动,教师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重视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从而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若是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对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不利,所以,教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法”。对分课题教学法,即教师与学生,分别占用课堂一半时间。教师利用课前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讲述语文知识,后半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围绕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
        比如,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让学生梳理文章出现的字词以及比较难懂的语句;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是否不止一个?”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回答其问题。实际上,阅读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那么,学生便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出发,展开论辩,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迅速运用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主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则可以结合所阅读的内容,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即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此,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比如,阅读《老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学习任务: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老王与“我”是如何熟识的?3.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文章中描述老王的善良有几处?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便有了一定的理解,一起梳理文章内涵,如此,便能有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使他们迅速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基于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更新。
        三、加强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训练
        将所学知识迅速投入到实践应用中,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锻炼学生写读后感、扩写、改写等的能力,以此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
        比如,阅读完《石壕吏》这一篇文章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写作任务:设想一下这个老妇人的生活,为她安排一个合理的生活方式。在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续写文章的结尾。这一篇文章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唐军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为了扩充兵力,就四处征兵,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遇见了吏卒深夜捉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如:这一家人以及这个妇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并写作。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迅速运用起来,对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全新的认知,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写一些文章,部分文章可能会有留白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并展开书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且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认真思考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加投入进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的引导可以给学生一个学习信号。即:阅读这个内容是正确的,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学生潜意识就会在日常学习中重视阅读的学习,间接起到提升阅读效率,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高度互动,进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2]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