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海 刘传明
江西省永丰县棠阁学校 331511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实现。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转变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为了能够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做好管理工作,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小学;教育管理
引言
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人才兴国”战略也被提上日程。中小学是每个人人生中最童真美好的一笔,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教育要发挥出以人为本的改革作用,并把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工作当中。放眼时代的特性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形势,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但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摸索出符合我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的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1.建立和谐健康校园,通过环境育人。
在整个教育体系最初始的阶段,中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空白的调色盘,是中小学校开启了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旅程,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勤劳自律的人生观。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要保持优美、明净、舒适的校园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在感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是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书法、绘画等方式表现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喜爱;三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中小学生正是养成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格外重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承受力。综上所述,在硬件上建设文明校园,在软件上建设校园文化,这些活动都符合中小学生的成长轨迹,并且在教育管理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努力做到劳逸结合,从而营造出积极活泼、引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注重能力的培养。
虽然中小学是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根据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学习要求,应该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美学教育等,只重视智育的开发而忽视其他各育的发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作为各级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系统地进行如读、写、算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更高一级的抽象与概括等能力。中小学教育的另一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教育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这一阶段学生身心比较脆弱,这一自然规律应被重视和妥善对待,教师和家长应通过鼓励等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好奇心来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3.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并合理分配中小学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满足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第一,基于中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改革并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在促进师生交流与平等对待的同时,使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水平,并寻求素质教育下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第二,完善相应的教学软硬件设备设施,使教师能顺利的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第三,重视家校协作形成的中小学教育合力,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4.建立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抓手。
对于学习来说兴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样的教师与工作的关系同样如此,如果教师对于本身的工作比较喜爱,热衷于工作,那么他们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所谓的教学也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为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接受以及理解能力都是有所差别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要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要逐步的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培养他们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敢于思考,自主学习;要采用多媒体来辅助进行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更主动的去学习。
5.健全人本管理制度,体现人文关怀。
人本管理制度主要由决策制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制度组成。决策制度传统的一般以学校领导为主要决策者,教职工和家长辅助提出意见,学生作为执行者出现,无任何决策权利,只能被迫执行决策结果。这样会加剧学生对决策的不满以及反抗。因此,既然学生作为主要执行者,决策制度应该更加民主化,学生应该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学校领导需要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综合考量做出最佳决策,人文观念提倡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所以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决策。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方面的制度需要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宣扬鼓励发掘人的创造性,提倡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的提升教学质量。
6.提倡民主化的教育管理,追寻主人翁精神。
要想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就必须提倡并践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民主化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学校负责人了解和掌握学校实际情况,也能通过教师信息反馈,推动学校发展。首先,学校负责人要在学校创建出一种民主化的管理氛围,通过对学校管理绩效考核方式的优化,让全体教师自觉形成作为学校主人翁的意识,并自愿投入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教育管理献策进言,致力于改善教育管理结构,实现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度,使其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学校负责人在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上,鼓励全体教师竞争上岗学校管理岗位,为自己寻求更多利于自身发展空间。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及要求是越来越高。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影响学校管理的同时,也导致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难度加大,学校教育水平难以提高。基于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领导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与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与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鹏飞.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J].中国培训.2019.1234-1235.
[2]张俭民,欧小松.教学管理要成为“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0.1578-1579.
[3]韩永兰.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神州[J].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