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梅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摘要:新时期,在党和国家教育战略部署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点,尤其针对小学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现阶段,小学教育发展中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有很多,素质教育推行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在教育改革之前,我国一直实施应试教育,并且在教育改革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过多重视。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必然会对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开始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育人为根,德育先行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完美的诠释了教师的职能是先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然后再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中首先应坚持育人为根,德育先行的原则,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将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围绕着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意识。同时,德育教育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比如诚实、勇敢、正直、进取心等,这些良好的品格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专家到学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习得道理。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中应该做到坚持每天有行动、每周有计划、每月有成果的原则,通过教师、家庭和学校共育的方式形成德育合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为素质教育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智育为要,凸显特色
素质教育中,智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慧,主要内容为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活动也是为了提升成绩进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虽然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智力教育仍然是很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重视智力教育的同时,也能协调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现阶段,小学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立足校本教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智育的正确认识。比如,“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课堂改革成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锻炼,这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意义重大。
三、以体育人,健全人格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经常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体育课时很少,而且经常被其他学科占课,比如数学、语文等,学校、教师甚至是家长都认为学习体育没有太大意义,提高成绩和升学率才是关键。所以,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普遍偏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的资本,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总方针下,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诠释了体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体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长跑、短跑、篮球、足球等等,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合作能力、爆发力、执着的精神、自信,而这些与人格是密切相关的,并且从不同的运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更好地自己,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健全人格品质。因此,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提高体育教育的重视,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其发展。
四、心灵美育,陶冶情操
美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美的能力。但是美育也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短板,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该加快完善小学美育课程质量标准,将美育课程与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健全美育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美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 还可以设置美术特长班、书法班等,让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并且定期组织一些艺术比赛,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推进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发展。
五、知行合一,提升技能
知行合一,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在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付诸于实践,提升自身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提升,在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做人做事、掌握生存的技能。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渗透“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教育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养成勤劳俭朴的品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参与到不同的劳动生产活动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的艰辛,并从中学会道理,促进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其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最终目标,培养可造之才,促进教育事业以及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J].才智,2019(10):132.
[2]张立亚.教学主体视角下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77+81.
[3]成尚荣.快乐做主人:小学素质教育的时代建构——以南京市琅玡路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96-100.
[4]张彩虹.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