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我会自己走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严婷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全面的培养幼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严婷
        杭州三里亭学前教育集团310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全面的培养幼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这就明确了自我服务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此本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自身的发展水平主张将简单的生活技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授给幼儿,并且家园密切配合,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幼儿扭转过分依赖的性格,积极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在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现代化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我服务能力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服务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也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从入园开始就意味着他们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每每到了小班新生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就成了老师和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二、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现况分析
        1.祖辈的溺爱——包办代替现象严重且观念老旧
        橙橙小朋友早上由奶奶送入园,走在前面的橙橙双手插袋,奶奶则左手拿水杯,右手提书包的跟在后面,到了教室,橙橙径自跑向老师准备参与晨间锻炼活动了,而奶奶则帮着放好水杯和书包后还追着橙橙后面喊:“宝贝儿,快过来!奶奶给你塞汗巾。”塞完汗巾后又是给喝水又是给戴围巾,好容易做完所有的事后仍然趴在窗户上看了好久直到老师来劝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案例中的橙橙奶奶是很典型的中国式祖辈教养的例子,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最好分分钟都不离开,什么都帮孩子做了,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2.父母的惰性——家庭成员观念不一致且缺乏耐心
        在家长会上我提出关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话题请家长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一爸爸说:“一开始我和她妈妈都想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但是孩子动作太慢,最后实在等不住干脆替她做算了。”一一爸爸的发言得到在场不少家长的附和。
        3.老师的无奈——引导时机难以把握且顾虑较多
        午餐时间,很多小朋友都吃的很香,只有轩轩玩玩勺子和对面小朋友说说话饭菜一口都没动,老师走过来就吃一口,老师走了干脆不吃了,老师只好在旁边陪着,眼看着其他小朋友们都吃完了,轩轩才吃了半碗饭,想着天气有点冷,再不吃完饭该凉了,要是轩轩因此得了感冒不好和家长交待,又想着到了午休时间要到户外晒太阳,老师只好让保育员阿姨给轩轩喂饭。
        老师相对于家长而言要更加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是有时会迫于一日活动之间的衔接,为了保证大多数孩子的正常活动而不得不放弃对个别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引导时机,尽管可惜,实则无奈。


        三、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表明动作技巧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已经开始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逐渐重视起来。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上也能看出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在重视人才全面素质的当今社会来说劳动技能素质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个关键时期让孩子学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技巧,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那么如何合理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策略:
        (一)寓教于乐,师幼共成长
        1.技巧传授游戏化
  小班幼儿由于刚入园,由于年龄较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导致做精细动作时有较大难度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弱,因此相比较中大班幼儿,他们在一日生活中需要更多老师和保育员的帮助,作为老师应该在给予帮助的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一些生活技巧融入到游戏中并传授给幼儿,不但更易掌握,而且自理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一日活动渗透化
        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仅仅依靠平时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不断寻找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合适的教学契机。   
        四、教育成效与反思
        经过小班一个学期的实施,我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相比较刚入园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一些简单基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简单的衣物,独立吃饭等,曾经混乱的吃饭环节和离园环节也变得井然有序,更关键的是孩子们变得大胆自信,许多家长也纷纷表示孩子在家也不再那么依赖父母,进餐时也不再需要用到“狮吼功”了,对班级工作的开展表示满意也更加的支持配合。由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切忌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目前的发展的情况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我们准备在下学期继续扩大生活技巧的范围和难度的提升,使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就更一进一步的提高。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一项必要且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就能达成,而是要经过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才能逐步形成和巩固,因此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园双方必须保持步调一致,因材施教,帮助扭转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促进幼儿全面的身心发展,为幼儿在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现代化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3]方莉莉《教师可以适当示弱》[J].早期教育,2010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