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尹凡
[导读] 知识源于生活,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尹凡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高铁岭镇初级中学,湖北 咸宁437221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是结合实际生活传授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面临着形式化、忽略学生认知特征、生活与知识结合突兀等困境,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对策
前言: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简单数学知识运用的实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数学理论性与学术性都有所提高,这无疑给教师增加教学难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无法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的生活化内容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有机结合引入的生活化内容与数学知识,导致生活化教学模式趋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其本质作用。另外,一些教师引入的生活化案例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目的相悖。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困境
(一)教学模式趋于形式化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真正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依旧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只是在教学课堂起始时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例子,并没有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只是大致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由于缺乏深度的讲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依旧缺乏兴趣,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可想而知。
(二)忽略学生认知特征
        初中阶段,学生的经历与认知都不够完善,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方法与思维与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一些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忽略学生的认知特征,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引入的生活化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教学知识毫无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没有有机结合生活与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师在引入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衔接缺乏连贯性,并没有将数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在学生看来,教师似乎在强加二者之间的联系,因而导致教学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加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二、走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生活化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际生活,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或者场景,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生活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线段、射线、直线》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情境:位于河两侧的甲乙两个村庄(如下图),在河上建设一座桥,如何修桥能够保证两村之间的行程最短?

        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求最短折线的问题,其中需要应用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首先要将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桥长与河宽相同,属于一个定值,只要先将这段距离扣除,保证两镇到河边桥头的距离最短即可。这种实际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参与教学课堂,从而深度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
(二)遵循学生认知特征
        在引入问题的过程中,一些问题超出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在引入实际生活案例时,教师要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初中学生对于小学生比较成熟,但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依旧十分强烈,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实际生活案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讲解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多会通过网络购买电影票,在购票的过程中,会进行选座,选座其实就是确定坐标。学生对于这一生活案例十分熟悉,并且对于看电影、选座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生活实例讲解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坐标系的认知,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
三、有机结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入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才能保证学生能够依据教学内容联想实际生活,才能确保引入的生活案例发挥辅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的作用。为此,教师要有机结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者事物展开课堂导入,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循序渐进引入教学内容,逐渐将学生引入教学课堂,促使学生深刻记忆与理解教学知识。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依靠以往所学的知识解答,必定十分麻烦与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答之后,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形成解答步骤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的方便,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充满学习动力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特征,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生活案例或者事物,有机结合现实生活与教学知识,通过现实生活的问题或者案例实施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单强.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18(2):39-39.
[2]方卓军.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9):37-38.
[3]丁丽云.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3).
[4]王庆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