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莲莲
[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与根本,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莲莲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与根本,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并且就其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旨在充分挖掘幼儿教育的本质与实际价值,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质性规定;现实意义
        虽说现在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提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幼儿教育还是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要以开心快乐为主,兼顾着学习一些知识,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要对他们的身心和智力发展负责,要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全面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人们的问题意识中被淡漠了。社会更关心的是怎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考入成人期望的重点小学,用什么方法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而很少考虑幼儿按照其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学些什么,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的自身特点应该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幼儿教育的本质问题反而被弱化,导致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兴趣班”“幼升小考试”现象屡禁不止。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言:“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的忽略,那么教育就会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是混杂的知识。”
        关于幼儿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教育家都强调幼儿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蒙台梭利主张,要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正常生长;井深大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脱离窠臼’”。还有专家提出幼儿教育应是解放性的,而非补救性的,认为精神性是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国内对幼儿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辨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主张,如有学者认为“‘育’是幼儿教育的本质,包括育心、育情、育智、育行”,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教育性是幼儿教育最重要和本质的属性。”
        前人和后人对幼儿教育本质问题都有所研究,但是受事物复杂性及历史条件的局限,对幼儿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方式多为理性思辨。基于此,本研究拟运用QSR-nvivo8软件定性分析的方法,到幼儿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收集能够反映幼儿生活游戏学习活动的真实材料并进行定性分析,以此揭示幼儿教育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以及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根本特征,展现幼儿教育的本质。
二、幼儿教育的特点
        2.1快乐幸福和理解尊重
        快乐幸福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和幸福,幼儿的年纪段是在3到6岁,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处在天真烂漫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快乐幸福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和家长一直追求的。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收获的快乐和幸福。幼儿教育是一项令人愉悦的工作,孩子的纯真无邪总是能带给人幸福的感受,所以,幼儿教师也能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幸福。其次是理解尊重,指的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要理解他们的差异,尊重个性。虽说他们的年纪较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权利。教师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天性,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2.2保教关爱和身心健康
        保教关爱指的是保育关爱和教育关爱。人人都渴望被爱,幼儿更需要被爱,幼儿的身心都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教师要真正做到关爱幼儿,就要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履行好教师职责的同时,关心和爱护幼儿,把关爱化作一种力量督促幼儿的进步。而身心健康是教育中最关键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以健康是成长过程的关键,好的身体才是学习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适应能力的提升,适应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3成长发展和习惯养成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初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的成长发展是衡量教育的关键因素。幼儿在步人校园之前,相比于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性、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步人校园之后的学习压力十分巨大,甚至失去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家庭课业,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要尽量简单,给他们一个难忘的童年记忆。而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好的习惯的养成能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迈向成功。因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要时时刻刻规范他们的行为,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在生活中也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2.4心智启蒙和环境适宜
        心智启蒙是通过对幼儿心智的启迪,对他们实施启蒙教育。心智启蒙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一些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比如说唱歌、舞蹈、绘画等,不同的幼儿对不同活动所展现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找到今后的培养方向。而适宜的环境就是要帮助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
三、幼儿教育本质性规定的意义之所在
        在分析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幼儿教育中的“兴趣班”已经充分表明了幼儿教育已经逐渐偏离幼儿教育本质规定的轨道,其已经逐渐朝着小学化的方向发展。所谓兴趣班,其本质是要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培养其兴趣爱好,将其放入兴趣班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但当前幼儿教育中的兴趣班已经忽略了幼儿的内在需求与兴趣爱好,其大多是迎合家长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组织相关的兴趣教育活动。追求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回归本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中,积极开展真正让幼儿感到幸福快乐的教育。回归本质规定的幼儿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幼儿在其中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更多探索以及体验的机会,这样的幼儿教育充分遵循了幼儿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推动着幼儿的快速成长,幼儿在其中也增强了更多感悟,真正实现了幼儿教育的价值。
结语:
        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更多需要的是关爱,不能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式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多多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理解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肩负起教育的重要使命,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文.国内幼儿教育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87-89.
        [2]邹晓燕.未来中国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评析—兼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23-230.
        [3]程晓明.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7(1):36-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