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颖飞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让教师与学生把语文中的理论知识融会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笔者结合本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情况,尝试以“三结合”原则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设计中,探讨校本教材创新开发,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贴合学生,让教师的“教”有的放矢,学生的“学”精准到位。
关键词:
“三结合”原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教材;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将语文能力应用到职业活动中的一项新课程内容,它是以活动协作的形式进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能力培养课。其关注的是学生几方面的能力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听、说、读、写)、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专业发展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未来职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逐渐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鲜明特色的教学内容,激发了不少一线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其创新性和实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少之又少,而为数不多的教材里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只具备共通性,少了契合度和针对性;教师教授的过程还面临着课时安排太少、前期准备不足、教学方法把握不当、教师理论经验不足、课程安排机械化,不贴合学生实际等问题,使得该课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流于形式,地位尴尬。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结合当地产业经济,为当地输入一线工匠人才,所以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跟当地经济产业息息相关。像有着“家具材料之都、家具制造重镇”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打造家具设计与制作这一国家重点专业,就是当地经济特色的产物。在这个大环境下,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大背景下的优秀资源,编写贴合学生实际,具有产业特色、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更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能,同时更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长足的提高。笔者尝试从“校企结合为背景——专业结合为途径——素养提升为依归”三个原则(简称“三结合”原则)开发校本课程,从活动目标、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活动评价等多维度入手,探究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一、以“校企结合为背景”原则开发校本教材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在中职语文学习中,工具性显得尤其实用。在即将面临的职场生活中,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工具性无处不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语文工具性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单纯课堂理论讲授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浸入式深入到企业职场中去,让工具性知识可视、可感化。无疑,具有鲜明地区产业色彩的“校企结合”,为这种浸入式职业体验带来独一无二的契机。
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依托家具产业为背景,众多企业能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浸入式职业体验的绝佳场景。如《展厅漫游——家具场景导购》的校本教学资源,设计的意图是把家具导购词的写作运用到卖场买卖中,如果单纯理论学习,在班级进行轮流分享导购词,明显是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很容易陷入会写却不会运用的尴尬局面。
若创设的活动情境是企业展厅,就能引导学生浸入到职业场景中去,跟随企业一线销售训练导购词,面对真正的顾客进行实操,让实践活动体验真实化。以企业为场景还能让课程有更完善的评价体系,走出课堂的单一评价,获取企业员工和顾客最实在的多元化评价,从而让学习到的知识更精准更牢固。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与学要高效,就必须在校本教材开发中依托校企结合为背景。脱离大背景设计出来的教程,必定是没有针对性和特色的。
二、 以“专业结合为途径”原则开发校本教材
中职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如前文所述,中职语文与其他学科是相兼容和结合的,这种“结合”是要意识到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都有所不同,例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职业能力的需求、职业领域的要求等都是各专业各有侧重点,因此,为专业服务的语文学科就会表现出更强的可塑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教材开发中,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知识需求,确定相关的主题和目标,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切实地提高语文的运用水平。
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知识中有绘画、设计思维、计算机等一系列技能的学习,在活动课的主题选取上更应关注专业体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从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入手。如《家具解说词》《以点及面的逻辑介绍》等活动主题的选取都是因应家具专业的专业知识需要应用到的一些语文知识;而在以人文性为主题的活动流程设计中同样能与专业相结合,如《<荷塘月色>色彩美学推介会》《<沁园春.长沙>朗读鉴赏活动》等活动设计流程中,适当加入“绘画荷塘景色”“描绘橘子洲”环节,以专业与语文相结合,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既学好语文,又学好专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3. 以“素养提升为依归”原则开发校本教材
中职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采语感、人文思想、文化传承、思维品质、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责任心、创新实践意识、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和习惯等的交叉相容的有机整合。它是中职生日后融入社会、就业和自我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动态的学习模式,其终极的目的就是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活动课设计中,必须以“素养提升”为依归。在整个课程中,贯穿的就是学生的“职业人角色”,以职业人为主角,运用浸入式体验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专业特点,从职业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渗透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通过模拟职业情境,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职业技能;设置不同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语言应用和创造的能力,深化其感知,加强其内心体验,使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其中,从而使应用能力培养与语文职业素养提升相辅相成。如《我是职业人,我是幸福者》这一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乐业”的职业素养的认知而设计的,其中所有的小组搜集材料、采访毕业学长、手抄报设计等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共享分工的良好职业品质;“谁更幸福”的主题微辩论设计体现学生思辨、交流沟通、良好个性等个人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无处不在的融合语文素养,使整个课程更具人文性,是语文培养“人”的最终依归。
综上所述,以“三结合”为原则开发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教材,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蓝本,更能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①《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戴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