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
贵州医科大学 5500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渐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都在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本文的论述中将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谋求推陈出新下的医学院校教育新角度、新方法,进而为众多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
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为我国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医学人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技能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市场中出色的人才应当满足技能、素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均衡发展。在传统的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存在偏差与狭隘现象,未能够有效重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择业观和发展观。因此,应当在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创新意识,引导医学院校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一、以爱岗敬业精神推进思政教育目标实现
医学院校融汇思政教学,需要教师深刻、全面理解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调整传统思政教学内容,树立崭新的思政教学目标,将敬业、爱岗、专注、勇敢、创新等职业精神融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并非局限在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政治素养的培养上,以上相关因素能够显示出作为中国青年的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然而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更显得至关重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以来,一如既往地探索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保障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中国青年。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科教育、科学研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怎样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完善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机制,是一线教师应当关注的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医学院教学改革的契机之一。在设定教学目标过程中,需要将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讲解,以“逐个击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具有社会效应和代表性的先进事件作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工作面临的艰难困苦,学习先进人物的宝贵精神。任何一个工作都能在社会发展中展现自身的魅力,发挥不可或缺的社会意义。正因为有大量先进人物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推进医学院校学生实现人生追求,助力经济发展。
二、以医者精神改良思政教育课程内容
传统医学院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之一,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是否能够记忆教学内容,在考试中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这种“流于形式”的思政教学并未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效果。而在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将企业生产、营销、宣传、后续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融汇在思政教学中,让传统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单位发展历程作为教学案例,带领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医院单位等发展的思想历程、工作历程,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在感官和心灵众多因素上引起学生共鸣,在这种“沉浸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极大尊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效果也可想而知。在教学内容设计阶段,应当贯穿在思政教学各个方面,课程体系也需要加以转变,设定层层深入的模式,将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教学项目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子系统,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专业课程之外的人生思考,推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
三、以时代精神完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医学院校课堂教学主要依靠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医学专项能力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其思想观念塑造功能不强。单一情景教学、教学环境模拟等形式难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兴趣。鉴于此,医学院校应当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学校邀请一些优秀的医师专家等入校介绍工作经验,邀请优秀的医师专家开展访谈节目,通过具有直观性讲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切实可见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并认识到自身不足。高校思政教育应采用先进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榜样激励法、项目教学法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局势中甄别信息。教师展现出的思政引导,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而并非口头营造的难以捉摸的形象。思政教育能够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重要特点,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展现自身的优势。
尤其是与学生专业课程关联密切医院单位,和一些优秀医师面对面交流沟通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医学院校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且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工作中,寻找“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以此反哺学生医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以专注精神营造思政教学氛围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医学院校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便要求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不能够局限于技术领域,而是应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多种角度全面培养。融汇在医学院校思政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助力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医学院校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学校的学生会、社团活动加以升华,对学生进行渗透与熏陶,这种教学形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日复一日夹杂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推进学生逐渐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专注坚强、乐观向上等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教师应当严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状态,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接受的教育与自身的学习需求相吻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目标。
结束语
根据上文中论述内容能够看出,在实际的教学中,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我国人才市场输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迎合当下市场的人才需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瑜.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商情,2019,(34):205.
[2]李新征,李巍,李华业,等.精准化理念在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11-14.
[3]李亚慧 ,陶 磊.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7,(33):8-8.
[4]李亚慧,陶磊.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J].求知导刊,2017,(16):15-15.
[5]张天世,郭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祖国,20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