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熊美速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熊美速
        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百朋中心小学  5451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下很大的功夫,更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阅读教学时间少
        虽然新课改已经全面实施,但是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认为阅读教学,在低年级学生中的效果并不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更多是重视写字、认字、背诵的教学,这些普通的文化知识传授在语文课堂上应用的时间过多,也缩短了阅读教学的实践,因此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被有效地进行挖掘。阅读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当中,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与延伸,教材文本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较少的阅读时间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二)教学目标要进一步明确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先设定清楚的教学目标,进而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让学生有效学习。然而当前教师一般都重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限制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心理变化,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语言环境
        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很大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能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增强后,阅读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生阅读《春天在哪里》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放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或音乐,让学生观看、聆听,获得直观的感受,再讲解课文。这时,因为学生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所以,他们会对学习课文更感兴趣,阅读的注意力更集中,积极性更强,阅读效果就会更好,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味性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主要以阅读文字解读文字为主,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以阅读的方式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无论是对知识和语言文字的积累还是对语言的运用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基础。通过不断扩充阅读信息资料量,并以此逐渐积累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创新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普及的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技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以朗读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左顾右盼,甚至在课桌上搞一些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等,而朗读正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分配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或者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逐段的朗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读完段落之后进行点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分配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读,在朗读氛围的熏陶下,更容易集中学生的精力,也能够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专心的听讲,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也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强对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四)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是当前很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基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好地阅读。比如,在《日月潭》的教学中,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日月潭观光,只是通过文字描述以及教师的口述,学生是无法有效感受景区美丽风光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看到日月潭美丽的景象,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提升教学代入感。
结束语
        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而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自身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尼珍.探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吉林画报,2019(12):103.
[2]杨玉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9(A3):53+91.
[3]王万保.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19(24):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