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刘国峰
[导读] 作为初中教育的基本内容,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

        刘国峰
        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  610219
        【摘 要】作为初中教育的基本内容,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在新课标之前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都没有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统一化的教学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本文以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并对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引 言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后的产物,这种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个性,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形成。新课改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脚步。分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符,能够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本文就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进行分析。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分层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
        分层教学法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变了以往差等生受到冷落的情况。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良好氛围,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动力和自信。
        2.分层教学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发展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而分层教学强调的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了以往学优生学习上得不到满足、学困生消化不了的情况。因此分层教学下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新课标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构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明确分层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展示分层教学的优势,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目标设计方式,通过有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学习乐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分层的前,应对学生学习情况与个性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有层次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通过个性化教学目标,可以让不同基础学生参与学习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以全等三角形这一内容为例,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发现该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与性质[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习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内容:第一层次教学目标为简单基础组,可以设计为:了解什么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与性质。

第二组教学则是在第一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如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内容,并学会图形转换形成几何意识,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等内容。第三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确定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借此分析三角形的性质,感受图形转换过程形成。坚固的基础能力。当教学目标设计结束后,则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了解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并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学目标分层,将教学过程简单化,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果。
        (二)学生分层,实现个性化教学
        学生分层是层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课堂上,利用考试排名、日常表现、数学基础等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组为学习成绩好,课堂表现积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组为学习成绩中等、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组为学习基础、成绩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调整分组情况,以此保证差异性教学实施的作用。分组结束后,则设计教学活动,制定科学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数学能力与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分层,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问题教学法为例,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一个单独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知识获取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利用该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是合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的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与问题意识得到提升。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什么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公式如何表达?你能否根据已知条件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与正比函数有何异同?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学习知识,以此提高理论知识学习效果。通过难易程度不同问题的应用,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形成。
        (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所在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练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也可以让一些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了该层次的任务后去完成一些高层次的练习,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争取能够实现新的高度跨跃。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能够安排一些拔尖性的练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对于B层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超前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最后,对低层次学生而言,能够让其先通过练习掌握好基础的知识即可,避免给这层学生带来过多的负担和压力。
        三、结束语
        总之,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目标、学生科目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并采用不同的目标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九菊.新课程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91.
[2]韩天英.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分层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5.
[3]徐渊财,王晓琴.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