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刘洪章
[导读] 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刘洪章
        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小河口小学  563304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要极度重视小学教育。小学数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学探究并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机构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状况虽然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情况还是令人担忧的。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能安生立足,为社会做贡献。但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却没有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转型中,充满较多阻力。许多教师没有领悟到素质教育的内涵,没有很好地在教学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很多教师往往采取板书式、灌输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学习、努力思考的机会。
        二、关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解决措施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与老师的相互配合。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师的主导式教学,在学习中树立教师和学生平等的理念。教师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需要靠自身,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要一味地重视分数,明确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生的能力。
        (二)平衡好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平衡好学生考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课外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很有挑战力的较难的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数学课当然也是这样。所以,在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交流体验,增强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好开展合作教学的时机,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合作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不断吸取各方长处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身的观点,并针对他人提出的意见进行思考而并非盲目跟风。(教学预设: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例如,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时,对0.59÷0.31=59÷31≈1.9,在起初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是正确的,只有部分学生存有疑问,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讨,寻找问题的本质。
        (四)巩固课后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在探究及评价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有效的拓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开展以下练习:(教学预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之间存在的规律性。)(1)要求学生自主出题并进行计算,完成之后互相批改。(2)学生计算:25×6231×5014×8228×41学生在做完之后向学生提问,你能发现这当中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在观察、分析并同其他同学探讨后发现每一组算式的乘积有如下规律:25×62=31×5014×82=28×41通过此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算式组合计算,能够有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日常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真正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团结合作,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处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对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及自主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引入游戏,增添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比较好动,且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游戏引入课堂,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以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课堂上融入趣味性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即“日”组、“月”组、“年”组。各个小组的每个成员手上都拿着一个号码,当多媒体上显示出某年某月某日时,三个组的成员要在5秒钟内组合好,并且站在最前面,如果顺序或数字错误,那么小组要受到惩罚。通过这样的课堂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在游戏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快乐学习。
[2]王善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J].亚太教育,2016(21)
.[1]林碧珍.深研数学教材渗透转化思想———试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8):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