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马小英
[导读] 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思想的成熟期,来自学校和外界的大量信息不仅会加快学生思维模式的成熟速度

        马小英
        陕西省靖边县第七中学  718500
        摘要: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思想的成熟期,来自学校和外界的大量信息不仅会加快学生思维模式的成熟速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帮助。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应试教育理念存在的不足。在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观念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只有真正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明确认识到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引言
        教师要想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就要注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变化,与学生和自然、社会相互联系,实现协调发展。要让高中生在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过程中认识生活,形成绿色化学意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科学的化学理念。、‘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不太理解这种问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理解这个问题。例如,如果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受到鼓舞,提高学习的责任感,教育目标也会顺利实现。(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中阶段的学生尚未成年,各方面不太成熟。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利用情境教学,开展道德教育的融入
        化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认识和微观分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理解教学是所有教师的最终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学科知识和必要的学科技能,还要让学生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念。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提问模式分解化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理解教材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喝糖水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另一个例子是,在引入化学平衡概念之前,引入甘蔗饱和溶液形成过程的平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老师可以这样问“一块糖进入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糖可以无限溶于水吗?为什么会饱和呢?炮火的本质是什么?单击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蔗糖溶解实验,通过有趣的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将德育教授融入高中化学课堂,为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卫·亚设,北上广深)。
三、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给予学生科学教育
        一些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有“理所当然”的学习思想,这些学生认为一件事可能是这样的,也可能不是这样。他们对弄清事情究竟是什么样子不感兴趣。学生们的这种认知慷慨是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化学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科学,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实施科学教育。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之前,认为甘蔗的化学性质和盐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它们只是吃甜食和咸味的区别。(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食物)一位化学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进行了传导实验,结果发现,盐水可以传导,糖水不能传导,这表明他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学生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纯净水是没有导电性的。因为有杂质的水会导电。因为杂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这种杂质意味着溶于水,形成NaCl、Na2CO3等离子。离子组成的物质通常是酸,碱糖水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形成分子,这是因为水分子的作用不能电离离子,所以不导电。通过这次化学实验,学生们意识到学习知识时不能有不严格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不理解一件事,就要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来认知事物,不能主观臆测。、
四、丰富化学教学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化学学科与人们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化学价值观,同时实现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增长。例如在学习“硫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材上的酸雨影响来为学生带来环保意识教育。也可以通过历史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大大小小雾霾事件,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为了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以历史上的“伦敦烟雾事件”举例,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分析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依据,也让学生在结合实际事例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与成长。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小华.德育与心理学之窗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德育渗透的新途径[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11-12.
[2]谢江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实践与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3]张晓婕.基于学科德育的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