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714000
摘要: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其对数学的积极探究兴趣,教师要认识到,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意义,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策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管是从年龄上看,还是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看,都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贪玩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这就是由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决定的。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极为重要,教师上课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表现。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化解这一问题。
一、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不容易理解。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年纪尚小,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比较低下。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甚至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时可以尝试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将一些专业的、难理解的名词简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进行教学,将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化解。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中,对于“顶点”“棱”等不好理解的名词,教师也可以用通俗的生活化语言来形容,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果学生还不能很地好理解,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比如魔方、药盒等,在课堂上观察和测量这些实际的物体,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名词概念以及定理公式,加深对其的记忆。生活化的语言能够大大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
二、运用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与愉快地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在课堂上进行发言与表达,逐步改变学生的课堂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同时,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发射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来营造数学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排队买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买票与售票的两个角色,假设一年级一班有35名学生,一年级总共有3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是相同的,一张车票35元,让学生计算一年级一共需要有多少人?需要买多少张车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下进行思考和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对两位数的加法进行了理解,加深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法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减少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知识习得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的视角,营造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的妈妈手里有个苹果,她将苹果分为一大一小两半给小明和弟弟,小明和弟弟都很喜欢苹果,都想要吃大的一半。无论谁吃到较小的一半,都会比较生气,觉得妈妈的分配有失公平。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明妈妈应该怎样分,才能让小明和弟弟都觉得公平呢?”学生会说:“两半苹果一样大,就是公平的。”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两半的苹果还能称其为一个苹果吗?”借此,教师就可以引入分数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们认识二分之一概念。情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分数的概念。又如:在教授学生“第几”和“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晨间会操时的队形进行排队站列,向同学提问:“一队有多少人?
从自己的前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从自己所在队列的后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排队的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几”与“几”的概念进行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
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游戏以及实物演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建,帮助学生在具象化事物中习得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看到生活化情境的意义,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创设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和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1.
[2]刘相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82-384.
[3]杨松.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