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珠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 852000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帮助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比较多和实际不符的弊端,所以怎样在新形势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比较迫切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逐步得以重视,学生在口常教育中深受感染与熏陶,逐步树立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全新教育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也面临新问题、新要求、新目标,如何提高教育实效性,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
1、德育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德育教育中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在讲授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例如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进人企业中去实践、学习。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职业理念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法治教育等内容,然后进行系统化培训,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
2、人格素质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德育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性格、态度、能力、人品以及价值观等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理性、正确的态度,进而更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即使在今后工作中面临复杂社会环境,也能以平和心境加以对待。
3、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养成
德育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能够使教育的实施更具活力。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道德法制、职业技能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提升其道德鉴赏水平。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因此需要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影响下,形成岗位精神、专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也需要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诚信教育,让学生对理解与回报产生正确认识,促进其高尚品格的形成。
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找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其心理建设,为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其在团队合作中懂得奉献,也能具备相应竞争意识。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
1、注重师生交流,营造德育氛围
教师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营造德育氛围、落实德育教育做好铺垫。通过师生交流,可以避免双方的误会及矛盾,也能启发教师尝试站在中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例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调皮捣蛋,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责骂与惩罚,而是抓住时机了解实际情况,有的学生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重视,有的学生这样做可能是因为负面情绪过多,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教师耐心地开导,有效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能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行为。
2、联系实际生活,实行个性化教育
在中学德育教育上,应该将德育教育同中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般来讲,中学生对于复杂的道德观念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而通过一些生活经验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中学生对于教学有着更直观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少先队员带头打扫卫生,并且积极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植树节进行户外植树等。通过一系列的生活活动教学,可以让德育观念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可以将一些理论的德育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德育行动,通过锻炼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德育人才,对于德育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在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一种个性化教育,即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具体的措施上,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实行个性化教育。
3、应用网络资源强化德育针对性
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教材虽然提供了相关素材阐述德育知识,但是素材的丰富度并不够,也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德育针对性不强,达不到理想的德育效果。而海量的网络资源中,不乏优质的德育素材,这些都可以引入中学德育,从而丰富德育素材,强化德育的针对性,从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具体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德育目标与内容,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与之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的德育素材,经二次加工后提炼成德育中可用的教学素材。然后,课上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偶像参加慈善晚会的捐赠视频整理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明确向学生传达一个观念,即“有能力的人应懂得回馈社会,把自己的财富捐出一部分,会惠及更多的人”,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念,让学生有回馈社会之心,对周围的人、事有感恩之心。
4、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如喜欢阅读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充满书香的家庭;彬彬有礼的孩子,大部分来自恬静儒雅的家庭。反之,热衷于抖音游戏的孩子,大部分父母是“低头族”;自由散漫的孩子,大部分父母也是稀里糊涂的。纵观孩子的全盘表现,可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可以的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请家长参与教学评价、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建言献策。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不但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议,而且也让家长学会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应重视德育,并采取有效措施渗透德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张天柱.关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探讨[J].速读(下旬),2018,(12):141.
[2]刘金虎.浅谈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29(2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