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东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教师发展中心 665199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打造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运用情境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掘多种资源,将各种资料结合到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性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但部分教师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新课程的实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物理教学问题
1.不重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点恰恰是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是变“分组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学生对一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处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他们不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归纳、整理出来的,这使学生没有经历体验,导致他们感到学习物理枯燥无味。
2.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式较为老化,学习方式较为单一、被动
表现一:由于当前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因而“应试”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没有获得根本转变,而且部分教师对新教学观念持消极应付态度,不积极学习,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表现二:教学过程大部分时间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较少,甚至出现“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物理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象一个演讲者,自己问,自己答,甚至只讲而无问答,学生象一群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不给学生创造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表现三:忽视学科特点,使物理教学脱离生活。《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些学生能熟练地答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但在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识别哪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重视教材的内容,轻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是知识的承载者,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为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服务的。但一部分物理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教材的顺序、内容设计教学目标,采取教学方法和确定教学进度,而忽略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死板,教学效果不理想。
? ?4.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轻视各环节的实际效果
课程改革以来,绝大多数的物理教师清楚上课的各个环节,如:兴趣引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究、学生畅谈收获、当堂练习以及当堂检测等环节。
但教师在处理各个环节上却不尽人意,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不清,比较盲从;小组合作交流堂堂有,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包括较难问题和容易问题)都是小组合作交流,并且只是简单的交流,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学生的集体智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实质性问题仍教师包办;当堂练习和当堂检测内容没有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与设计,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5.重视知识的传承,轻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内容标准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并且二者同样重要。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仍十分重视知识的教学,这也无可厚非,但对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却无从下手,淡然处之。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 ?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要改的不单是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的理念。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能讲明白就可以,而现在是要求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但学生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程标准》研究透彻,熟练掌握和驾驭新课标,只有这样才能使物理教学不迷失方向,物理教学才能更加高效,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的。
2.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
我们在做好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同时,利用日常用品制作教具来完成一些小实验,教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教具外,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远程教育中有大量的课件制作和一些非常好的模拟实验,这些是集广大教师及一些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要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加强科学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但要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更要清楚每一个环节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正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并落实到位,就能有效推进新课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艳. 新课程理念下情境驱动与物理课堂的教学探索[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1):386.
2.马惠.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J]. 考试与评价,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