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会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4008000)
摘要: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善于思考学习才会更具有积极性,对于问题的解决才会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而数学更离不开思维,在数学学习中要是不思考、不学会思考,那数学的学习效果肯定差强人意。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在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学习者。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疲于思考,只是简单的接受老师送到手的答案,而不是去积极的思考解答,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而不是像以往的单一人才 。现代中小学课程标准也要提到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每一个活动,并且关注他们参与活动的反应与状况,再分析研究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大的数学思维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影响。并根据结果设计相关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思考—思维能力的开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是不思考,可以说很难把这门课程学好、学精,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要是不思考那这节课对他来说很大可能只是机械的记住了知识点,而没有理解[1]。思考是学生能力发展中最基础的一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很难说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
现在因为课业繁重,教师的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而学生则要接受更多的学习任务,这就导致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让学生自学简单内容,教师再对重难点进行讲解,或自己直接快速讲解当堂内容。每一个学生知识储备量、学生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往往会造成本章内容还未完全理解、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开始了下一个章节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懒于思考,对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从而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先保质再保量,要是一味的追求进度可能会得不偿失。再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要体验思考的过程,并理解思考的意义,而不是说被动的接受,主动思考得到结果的意义比被动的接受更值得学生学习。让学生从中明白,只有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是孩子思想开始阶段的启蒙,又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才刚刚对世界有了大致的认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应该教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从实际生活中来引导、教育孩子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引导孩子们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时,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先观察形状特点,然后让他们寻找发现周围的物品都是什么形状,让他们自己发展事物之间的异同,由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预设的内容,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去补充问题并解答。自己给自己出题再自己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这样教师不止传授给了学生书本知识,很多时候而是教会了学生将数学思维应用到实践中,也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而是将所谓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
质疑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质疑不仅表现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而且是一种数学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数学精神。
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无一不是从质疑开始进行思考,然后得出惊人的成果。所以,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口算除法时,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37÷8”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计算后会发现“37÷8”除不尽,后面还有余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除了之后还有余数、有余数要怎么表示、有余数时要怎么进行口算等问题。让学生质疑,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因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疑问,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点进行探索、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质疑得出结论,跟老师教授得出结论有着天差地别的关系,所以让学生质疑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更是巧妙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是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能急于回答,更不能直接否定,教师应该引导组织学生去根据疑问去积极探讨,这样学生对的出来的结果就有更深的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质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质疑并思考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问题惊醒探讨时,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的看法、意见、问题等,这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2]。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惊醒筛选,选出具有研究价值并且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度,要保证学生不因为一点小问题就选择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所以教师应该要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惊醒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加深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发展的中心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应该勇于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当我们突破常规创造独特的教学手段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无形之中也会被激发。
首先,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般的学习中,学生被思维定式所限制,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情景,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常识逆向思维,而不是遵从思维定式,让学生在逆向思维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创新。学生一般从习惯的解题方法中去直接找答案,但是往往遇到新问题,很大可能就从已有知识积累中找不到答案,而是需要对以往知识做一个重新的理解、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用发散思维去探求、创新得出新知识。发散思维在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最后,应该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并主动探索新知识,在发现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学,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往往以自助思考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能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创新的思维能力。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各有不同,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学生自己针对性的培养自己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结语:
思考、质疑、创新都是培养小学数学思维一些手段和方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立足于现实教学情况,对课堂教学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俊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几点尝试[J].中华少年,2016(6) .
[2] 金晓萍.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7(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