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银川阅海小学,宁夏 银川 750002)
摘要: 在最近的这些年里中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仅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体现。这一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了达到每一名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对全面发展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逐步推进课程更改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每一名小学老师都需要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这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好,还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如今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的正在发生改变,无论是从教学课堂上还是从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而这一系列的变革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便是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拥有核心素养,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完成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小学生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比教授学习内容要重要的多,因此我认为应该将教育的重点更改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真正作用是应该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学好小学数学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考试时的试卷上那一时的分数,而应该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一、让学生在生活实事中学习数学
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上,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在教小学生如何能够将数学题做对,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学生是否真的对学到的知识有了真正的理解。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只知道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时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而从来不会考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究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不应该是单纯的通过一遍遍的做题来让学生记住数学知识而是应该在学习的时候列举一些生活当中应用到所学知识的实例。就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四则运算时,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1+1=2或者直接让学生背诵九九乘法表。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将四则运算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熟悉,激发学生的求学欲,让学习真正能够来与生活并用于生活。例如在学习加法的过程当中可以举个买笔的例子,我们班的小明同学去超市买笔,买了一支红色的笔又买了四支黑色的笔,那么总共买了多少支笔?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老师可以拿出相同数目的笔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通过这种这种方式得出的答案可以让让学生记得更加牢固。再比如进行乘法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一只红色笔的价格为2元,一只黑色笔的价格为3元,一支铅笔的价格为1元,那么买2支铅笔一支红笔和两支黑笔需要花多少钱。这种例题是教学当中十分常见的例题。而且例题当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生活学习时需要使用和购买的,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将学来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
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而这种思维方式并不应该是通过一遍遍的重复做题来培养成的,只是通过做题所培养出来的思维也有很高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数学对生活当中的便利性,让学生能够学习知识点的过程当中能够联想到生活当中应用的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考试时很容易取得较高的分数,也更容易在每一次的升学考试中成功的走进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具有创新能力。在小学的课堂上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将数学这一科的内容更加的贴近自然化,让学生用思考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不去单纯的记数字而是一步步的形成数学思维【1】。例如,等效变换的想法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顾名思义,等效转换的思想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变换一种说法转换成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熟悉感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将问题的内容转换为等同的内容,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然后是直观数学的想法,这里面所说的直观地数学想法就是需要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与所面对的题目直接接触,在老师给出答案之前要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解题,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数学老师无论如何不能够直接的给出答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比如在进行图像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的画出不同的图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必要的工具让学生对比每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在思想上不断地引导和启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具有创造性也更加的接近核心素养【2】。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还都比较单纯,尤其是现代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很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根本不让小学生平时参加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活动,因此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自己学习是为了考试这一个观点。为了改变小学生的这一印象,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运用数学知识来回答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在培养小学数学的过程当中适当的引入合适的实践活动会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逐渐的提高。在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开展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全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案例,对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授学生元、角、分这些理念的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准备实践活动,老师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和不同面额的硬币。一些学生充当商店售货员,另一些学生充当顾客。老师指导学生就像是生活中逛超市一样的购物,在顾客选出所要的物品时有售货员根据物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可以解决特定情况下的元,角,分问题,并学习它们之间的计算,以便加强学生可以在特定的生活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使用。小学数学知识都十分的基础,但是在这些基础的只是当中对于小学生们生活上的帮助也是最大的,必须要在把握好这一时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学习数学是为了生活上能够应用的想法。成绩是一个学生一时学习水平的体现,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让学生学会学习,还会让学生生活和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联想方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理清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数学进行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3】。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不仅仅是方法上更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要记住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甚至是做事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现途径[J].教育科学,2016(20):47-48.
[2] 于玉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15(3):46-47.
[3] 宋开进.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