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李清侠
[导读] 清蛋白,明胶,聚乳酸等材料制成的缓释微球制剂,属于一种球状的载体

        李清侠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清蛋白,明胶,聚乳酸等材料制成的缓释微球制剂,属于一种球状的载体,它之所以以球状的实体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主要是这种类型的球状载体可以更好的将药物包埋在相应的材料或者分散在材料当中。一般情况下,缓释微球制剂的直径大小在0.3um到100um之间,当然具有不同直径的缓释微球制剂药物,具体的坐永把细胞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与其他类型的给药系统相比,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对于药物的使用过程而言,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在针对缓释微球制剂进行研究时,与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
        关键词:药物制剂;缓释微球;制备方法
        本文分析的制剂类型,它在众多类型的给药系统当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例如给药后微球降解逐渐释放药物,可以避免血压浓度峰值出现,减小毒副作用,减少治疗周期的给药剂量和提高整体的药物生物利用价值。所以在近几年来,人们针对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那么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分别从缓释微球制剂材料的选择制备的方法以及质量评价,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这5个角度讨论缓释微球制剂的相关内容。
1.缓释微球制剂材料的选择
        缓释维修制剂制作的材料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因为它可以逐渐降解并且被人体所吸收,所以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他类型药物在服用之后降解之后的辅助残留物,有可能对患者组织带来毒性或者在体内滞留的问题。所以对于药物制作过程而言,缓释微球制剂的使用价值相对较高。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球制剂材料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天然来源的聚合物以及人工化学合成的聚合物,这两种不同的材料类型具有不同的来源以及不同的特点。首先,天然来源的聚合物价格比较低,来源也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材料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质。但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材料进行药物生产,很难保证药物的质量可以达到相应的标准。而使用化学合成聚合物进行药物生产工作,可有效控制具备工艺的过程,所以对于药物的生产而言,可以提高整体药物的质量,企业也可以更加灵活地对药物的降解速度进行控制。
2.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
2.1乳化-溶剂挥发法
        乳化溶剂挥发法是进行缓释微球制剂制备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使用价值相对较高,在进行实际药品生产期间,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先将含有微球骨架的材料以及药物的有机溶剂分散在互不相容的另一种类型液体当中。将这三种类型的物质共同形成乳剂。在将可挥发的乳剂去除之后,可以得出药品生产的微球,而且该类型的微球在精力以上操作之后,可以保证药品得到有效的结合。根据包封药物的性质,例如化学结构、稳定性等等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药物制作效果。
2.2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使用向上流动的氮气干燥的过程,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溶解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当中,并且通过溶解之后,以小颗粒分散的形式在聚合物溶液当中并形成胶体的一种药物制作方法,它需要在制作过程,将液体用雾化气喷雾的方式形成药物颗粒。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为了获得不同形态的药物形状,现场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对干燥式的进出口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不同的温度可以形成不同的形态药物。

这种制造方法与其他类型的方法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人为操作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将药物制作过程的灭菌工艺简化,可进行大规模的药物生产工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对部分微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药物进行制作时,可选择此类型的方案。
2.3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均进行生产工作,特别是在对一些具有特殊特性的药物进行生产时,可以将这些药物有效的包裹在微球当中。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药物生产时,可以以固体的形式,也可以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甚至可以稳定溶解在有机溶剂当中,当然高分子聚合物的载体材料,同样也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当中,在展开药物生产工作时可以与有机溶剂相互溶解,但是不能溶解高分子载体材料。所以使用这种类型的方法进行药物生产可以有效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最后,除去有机溶剂并得到含有药物成分的微球。
2.4超临界流体沉积法
        这种类型的药物制作方法与传统制作方法相比,具有工艺条件,温和药物制作时间以及包封率高的特点,而且它可以有效控制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特别适合用于生产热敏性的药物以及具有极高挥发性的药物。从它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层积法是指在超临界流体存在的环境之下,对溶液进行快速吸收的有机溶剂,促进高分子材料迅速进入过度饱和的状态,从而形成球状。虽然跟药物在药物生产工作期间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也需要对浓度,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否则药物将无法有效存在于微球之中。
3.缓释微球制剂的应用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药物新进行的研发内容都较为关注,不管是在国内和国外制药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展开有效的药物研发工作,并且已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相应的创新技术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各种制药技术和新剂型技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其中微球化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微球化技术的药品监督机构,对该剂型的粒径体外释放过程,工艺,稳定性和残留溶剂等多项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目前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已经批准微球品种药物研发公司开发成熟的微球化技术平台。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及发展之后。缓释微球制剂的应用范围会不断广泛,它的技术完善可以将多种类型的药物共同融合在微球制剂当中,从而产生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带来积极作用。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料展开临床实践操作,并且对其生产工艺和毒副作用等多项指标进行深入的讨论。
结束语
        在我国针对微球制剂的研究方面,实验室已经开始从初期研发的阶段逐渐走向临床的应用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仍然需要解决较多的问题。例如:推动药品监督形成机构,针对缓释微球制剂推出专门的监管方案和评审方案。其次,提高微球制剂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整体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最后针对药物载体微球进入到人体之后,降解过程和与人体各组织发生的反应进行深入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这个过程的机制和机理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甚至医疗工作者无法了解该药物服用之后的安全性和毒性,那么其具体的使用范围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人们的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微球制剂产品成功走向市场,并为临床医疗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想, 孙考祥, 李又欣. 长效微球制剂产业化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1):1729-1733.
[2]孙丽鹏, 刘烨, 王金宏,等. 微球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9, 000(001):59-60.
[3]张雪妍, 崔雅欣, 祝天宇,等. 寡核苷酸微球制剂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9年50卷10期, 1136-1142页, ISTIC PKU CSCD CA BP,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