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李小莲
[导读] 目的:探究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的效果。
        李小莲
        贵阳市乌当区妇幼保健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目的:探究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有24例,把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2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物理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最终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得到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比较其他指标的数据上可见,两组孕妇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中通过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的预防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血栓性疾病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
        剖宫产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孕妇是大龄,肥胖,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血栓形成的几率很高[2]。高危孕妇在分娩后会患上严重程度不同的深静脉血栓。这对患者的身体康复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危害患者性命。临床上分娩时胎儿窘迫,胎位不正、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等情况判断为高危情况,高危产妇分娩及产后血栓栓塞等疾病需要足够重视,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我院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有24例,把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2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1.89±3.64)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9.01±0.67)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1.83±3.65)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9.32±0.84)周;参与调研的产妇是符合大龄,肥胖,胎儿窘迫,胎位不正,胎盘早剥,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脐带脱垂,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等高危情况的高危产妇,需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者,产妇和家属对调研完全知情并自愿参与调研;患有精神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者不被纳入调查。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术后采用传统理疗方法,如翻身、肢体锻炼、下地活动、红外线理疗等,医务人员要注意观察孕妇血电解质平衡等。床上翻身:患者床上翻身运动能够加快将恶露排出体外,改善肠道蠕动,促进产后恢复活动;肢体活动:帮助孕妇四肢活动、按摩,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下地活动:只要体力允许,下床活动对肠道的蠕动会有所促进,还有助于子宫复旧,也有助于避免肠粘连和血栓形成[2]。产妇第一次从床上起来,要在床边坐几分钟,然后慢慢站起来抓住床栏杆或是在护士的帮助下,等没有头晕感觉后,缓慢转动,沿着床走,红外线理疗每天烤腹部切口30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钠注射。依据《南方医院妇产科VTE评分表》抗凝预防时机及疗程。产前:总分≥4,早孕期开始至产后7天;总分为3,孕期28周开始至产后7天。产后伴可自主活动:总分>2,产后12h至产后5-7天,无法自主活动者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总分=2,产后12h至出院。)注射部位范围在肚脐上下5㎝,左右10㎝的位置,每次都依照顺序,左右交换,每两次注射位置要相差2~3㎝,间隔24小时注射一次,每次按照5000Iu药量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等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土s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若差异明显(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孕、产妇妊娠末期和产褥期早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个状态可以一直延续到产后10周。除此之外,生产过程中也会有体液的流失,出现脱水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状态。但大多数产妇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尤其是剖宫产产妇因刀口疼痛,卧床时间增加,血液流动缓慢,更易形成血栓。,而剖宫产的有创性操作进一步增强了血小板的凝聚力。静脉血栓不仅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水肿;当它脱落后随血流到肺,形成肺栓塞,可能顷刻间要人性命。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中通过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的预防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4.参考文献
[1]江春慧, 龚逞英.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物理治疗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v.56(19):60-62.
[2]郭霞, 胡文霞, 董俊英.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物理治疗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2):295-296.
[3]王洋.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物理治疗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026(001):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