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喻华斌
[导读] 初中语文课程不仅强调知识的教学,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属于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对于强化知识的传授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喻华斌    重庆市酉阳县渤海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9812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不仅强调知识的教学,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属于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对于强化知识的传授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18-01

        所谓的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充分的考虑认知因素之外,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出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特征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情感性,就是这些特征赋予了情感教学不一样的色彩。
        1.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语文情感教学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来参与到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之中,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始终活跃着课文的形象,其次就是教师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心中的形象变的更加的活跃。使用这样的情感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使课文之中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要比教师枯燥的语文教学来的更有效果,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教材,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深刻的认识到来自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进而更加的热爱汉语。
        2.情感性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情感性。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情感性,这样整节课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积极性,但是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满情感性,这样最大限度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能够达到乐学、乐教的真正境界,获得高效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之中不仅仅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还需要进行情感性的教学。如果初中语文教学变成了一种单一陈旧的一种模式的教学,那么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讲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是能够有能力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来自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让我们能够更加的热爱我国的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着对于教学的热情,对于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1.引导和发掘情感
        情感的出现必定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发的,在初中语文教材之中有许多的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这些都含有浓郁的感情因素,这些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渴望具有丰富感情的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老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应当要适当,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的透彻和深刻。
        2.利用其他教育资源,拓展情感素材
        只是在语文课堂之中学习到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情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积极的进行社会实践来形成和发展情感。现在的学生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不愿意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抗压能力非常弱,一旦遇到困难和矛盾就会不知所措。


社会是一个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学校,学生在这样广阔的学习天地之中才能够更好的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会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情感。
        3.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加深学生记忆
        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之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由内向外自然而然的作出的,是语言完全不能够表达出来的。我们应该明确情感教育的真谛,深入的去挖掘教材之中的情感,运用适当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来进行感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
        4.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实现情感的号召
        教师要将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成绩是好还是坏,都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对待学生,要做到体贴、温和、关爱,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假如学生厌恶某个教师,自然而然的也会讨厌他所教授的课程。因此,对于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关爱后进生,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感觉到了自己是被认可和尊重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必然可以大有改善。此外,无论生活中有任何的困难,教师都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到语文课堂中,更不能将学生当做受气筒,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5.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营造出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手段也逐步丰富,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导学案、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趣味、生动,发挥出了学生自身的优势。对于教师而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掌握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放置于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6.开展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情感
        写作训练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个重点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可以借助于写作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由的在作文中抒发情感,写出一篇篇耐人寻味、情景合一的好文章,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教材中的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为自己的文章增加创意。当然,情感的累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一一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也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郊游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每人写出一篇独一无二的经验心得,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信息记录下来,实现情感的升华与交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表现人间美的真谛,是体现世界丰富多彩的一块瑰宝。教学中,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审美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当学生把自己的观念写成作文畅所欲言的时候,教师通过这些文字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让作文教学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结语
        将情感教育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趣味,鲜明、形象的展示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情”字上下工夫,就一定能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魏孔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
[2]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