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 邓建英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邓建英
[导读] 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教师便能创新经典诵读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全面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邓建英   湖南娄底吉星小学
【摘要】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教师便能创新经典诵读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全面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57-01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内容,并采取一定方式将传统文化的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注重指导诵读技巧培养学生诵读技能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能仅限于将诵读文章作为任务布置下去,而是要和语文教学知识进行融合,指导具体的诵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诵读技能,提高学生诵读效率,促使教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所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句子、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作指导,且为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打造出相应的诵读环境。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之中,感悟这些字词的具体含义,使得开展的经典诵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切实的融合,不仅提高研究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宣传,开辟传统文化专栏,设立经典著作图书角,为学生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在小学语文课晨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兴趣,使其思想处于活跃的状态,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传统的节日场景、文化习俗,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前了解经典著作的文化背景,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感受经典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铭记历史、肩负使命。
        3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本来就是十分难以理解的,古诗文的文字以及词语的意思和我们现代文字的意思相差较大,而且有很多的引申意思,这就让学生们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学生们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就大大减少了。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先搜集有关古诗文的课外小故事或者是背景,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在故事中找到兴趣,了解背景,了解作者的情感,还有很多的古诗文中都会涉及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能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故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画一些古诗文绘本故事或者是一些简笔画,让学生们能够产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的情感表达。



        4单元课后穿插四大名著章节选读
        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各有特点,在传统文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虽然小学生因年龄和阅读水平有限,不能充分阅读和理解四大名著,但对他们来说,了解其中蕴藏的一些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在单元课后选择一些经典片段或章节,让他们认真细读,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当然,在阅读之前,教师要实事求是地为他们扫除阅读障碍,选择一些历史书籍帮助他们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传统文化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比如在学生阅读理解《嫦娥奔月》这一故事时,教师可将这个故事和传统中秋佳节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5制订精确的学习计划
        经典诵读之所以还不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是老师以及学生还无法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在课外的时间,学生们还只是在虚度光阴,打打闹闹,不能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老师应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计划,增加他们的诵读时间,利用好闲暇时间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在课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了解古诗文的背景以及相关的古诗,带领学生们认识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字以及词语,然后带领学生们诵读古诗文,在课下就可以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更好地巩固学生们的诵读,让学生们能够带有感情、带有韵味地诵读古诗文。
        6重视诵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背诵和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诵读方法达到良好的经典诵读效果,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探寻最佳的记忆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诵读经典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分组诵读或者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感受诵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达到与诗中感情相交融的地步。经典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使学生陶醉其中。另外,教师也可以把同类的诗词放在一起。比如,描写春景的诗:杜甫的《绝句》、王维的《鸟鸣涧》、贺知章的《咏柳》、杜牧的《清明》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审美和视角,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正确的诵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7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
        一般情况下,带有一些竞技成分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充分、更加努力地去练习和学习。所以说,老师可以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体会到古诗文的乐趣,在比赛中吸取他人朗诵的技巧和诀窍,体会他人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去诵读古诗文,去理解古诗文。
        结语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国学,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多元诵读、插人故事、演艺活动、举行比赛能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方丽敏.开展经典诵读,渗透传统文化[J].唐山文学,2019(06):88.
[2]冯柳.浅谈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与传统文化的探究[J].语文课内外, 2018(0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