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李生玉
[导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教师应该努力从教书走向育人,不仅关注智育,更要关注德育。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

李生玉    重庆巿大足区实验小学  402360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教师应该努力从教书走向育人,不仅关注智育,更要关注德育。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7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小学各学科都承载着学科德育的功能和价值,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笔者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
        一、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的关键。以下从小学科学教师层面,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略作分析。
        1.教师学科德育意识薄弱
        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更注重科学知识的讲解,开足学生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记忆相关的科学知识,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的素养,教师同时应该更多关注学科德育的尝试和实践。
        2.德育资源挖掘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普遍更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收集、开发和挖掘智育的相关资源,而很少关注德育渗透资源。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德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德育、德育如何开展和德育开展的效果如何等德育基本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认识。
        3.德育教学渗透技巧缺失
        受小学科学学科的定位等影响,有的小学科学专任教师较少,往往由语、数、英等学科教师兼任,他们本身就有比较重的教学任务。要求兼任教师把小学科学相关知识内容讲解清楚,本身已经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还要求这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难上加难。同时,有部分学校把注意力集中于小学生科学学科的成绩,而对课堂德育渗透情况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方向性引领,没有关注自身德育教学技巧的提升,造成小学科学课堂中普遍缺乏德育渗透的教学环节,影响学科德育功能的实现。
        二、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路径探寻
        利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几位学者对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作过论述。笔者基于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困境的分析,尝试提出破解困境的可行路径。
        1.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普遍将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授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或忽略其德育功能和价值目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变“教书”为“育人”,从“知识”走向“素养”,确实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自身德育理论知识的提升,深入了解小学阶段德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地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有效地做好科学知识讲解与德育渗透的融合。
        例如,我在讲授《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章时,我在讲解如果泥土遭到侵蚀,会给动植物及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时,结合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的现状和实例,如:我国古代的黄土高原曾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商朝时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50%以上,但是,我们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经过几千年来掠夺式开发,泥土侵蚀严重。现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到处是荒山野岭,沟壑纵横,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沙”之说。而黄河的泛滥又引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给周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此借机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学会从我做起,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和“爱鸟周”等活动。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就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均衡人才。
        另一方面,学校应突出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意味着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渠道与资源,突出德育先行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2.深度挖掘德育渗透资源
        德育渗透资源匮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从科学实践、实际生活等多个渠道,深入挖掘德育渗透的有效素材与资源,真正实现小学科学课堂与德育渗透深度融合的目标。
        一方面,在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挖掘资源,在实践中渗透德育理念。例如,在《形状与结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带来的生活材料,制作一座心目中的桥梁。在制作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将无法利用的碎料丢弃在班级地板上。笔者以此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学生们意识到,将废弃材料随意丢弃,将给环境带来污染,也加大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唤醒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与意识。
        另一方面,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融入德育渗透内容。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落叶是植物生命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观察自己所带来的植物落叶,然后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落叶可以变成了什么?以此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学生意识到落叶是爱的奉献,理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从而在生活经验中挖掘德育渗透的资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提升教师课堂德育指导水平
        对于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而言,科学课堂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德育渗透意识薄弱或德育渗透指导水平较低,都是制约德育先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探讨等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渗透技能,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无缝链接。
        一方面,应突出教学研讨对于教师德育指导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在公开课或者主题讲座等活动中,通过鲜明的教学案例,促使科学教师具备德育渗透的技能。另一方面,应突出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课堂的考核重要性。例如,对小学科学公开课的考核中,应考核授课教师的德育渗透技能,促使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德育渗透进行深入探讨与钻研,有意识地突出德育渗透的目标和内容。
        结论:在小学科学学科教育中不仅要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教学,还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均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德育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策略探讨[J]. 2019,000(007):119-120.
[2]李海燕.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