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用游戏艺术打造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赵娅琳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中,其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所以老师在讲解阶段,理论知识内容也比较多,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枯燥。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把游戏教学的方法和思想与小学生语文程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率,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赵娅琳    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445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中,其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所以老师在讲解阶段,理论知识内容也比较多,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枯燥。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把游戏教学的方法和思想与小学生语文程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率,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游戏艺术;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83-01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促进趣味课堂的构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孩子都是向往自由,喜爱玩耍的,那如果将孩子的这种天性运用到学习教育上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游戏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特性,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在游戏中传道授业,在游戏中吸收学习,劳逸结合,愉悦身心,从而达到教学预期。那此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运用呢?本文将做出自己的一些分析看法。
        一、充分认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師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做的一项任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天性爱自由。从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缺乏参与性。因而填鸭式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应有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上课的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而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将语文教学融入了娱乐元素,改变传统,将自由与趣味合二为一。让学生通过游戏,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使语文教学更有趣味性,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游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使课堂死气沉沉。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教师营造与所讲授知识的意境氛围,所以游戏教学的则满足了这点。将游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其奠定情感基础。学生通过游戏化教学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学有所获,二者达到平衡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融洽、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能快乐成长。
        二.利用看图说话提升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想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那么就会促使小学生能够把全身心的思维和注意力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能够看出,语文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把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游戏相互结合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设计良好有效的游戏模式。
        看图说话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游戏方式能够适合所有的幼儿,也能够激发幼儿对这一课程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讲解《柳树醒了》一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把柳树的图片在多媒体播放器中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描述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并且看到之后有什么感想,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观察,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其观察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角色扮演,促进文本理解
        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与生俱来的具备了成人所无法比拟的表演天赋。强烈的表演欲与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天性,更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设计各种易于学生发挥表演水平的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能够将课本内呆板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灵活的形象、生动的神态等,促进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文字的内化,对于情感的把握,对于人物的设定。
        例如《“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一篇意大利童话故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关于关爱的道理“虽然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颗关爱别人的心,就能给许多人送去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编导“课文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仔细揣摩人物性格,认真演绎文本剧情,这样他们能够在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中,深刻理解文章人物的角色设定,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篇文章长达60多个自然段,它也是四年级教材中篇幅最长的课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可能无法引领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经过“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就能够紧抓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与课文中心思想形成密切的关联,从而在重点语句“待得下一个人,就待得下两个人。”、“待得下两个人,就待得下三个人。”中,体会穷木匠乐于助人的那颗善良的心。在“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感受那些受到帮助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精选适合课堂教学的游戏,增强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要精心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游戏。因为有些游戏尽管非常有趣,但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促进作用,相反还会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所谓适合的游戏,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课文特点。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课文也都是童话、寓言等,更适合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安排“开火车”这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字母、词语等方面进行巩固复习。到了中高年级,要采取这些游戏,必须赋予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比如词语接龙,要求后一组以前一组所说的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说词语。如,第一组第一名学生组词“开火车”,第二名学生接着组词“车水马龙”,第三名可以组词“龙飞凤舞”,第四名学生组词“舞蹈”……这样接力说词语,学生对于词汇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除了“开火车”游戏,“摘果子”游戏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游戏方式。这种游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文字游戏中“猜字谜”游戏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一种游戏方式,既拓展了学生语文知识,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想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游戏教学方式与语文课知识内容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知识内容,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也有着一定的引导,能够让游戏和语文程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准确掌握,为学生今后全面的发展作出良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巍.让语文课堂游戏化,使教学效果理想化——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7(03):133-134.
[2]司明星.重视课堂教学反思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2):200.
[3]孙朋,邵俊莉,王蔚.探寻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以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开发研究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0):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