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汤波
[导读]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显得非常不完全,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展示出了一些致命的缺点。为加强课堂教学改造,教师要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性去给学生带来引导,综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构建高效信息课堂。本文基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展开分析,提出了注重教学方式调整、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动性,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汤波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松林学校
【摘要】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显得非常不完全,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展示出了一些致命的缺点。为加强课堂教学改造,教师要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性去给学生带来引导,综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构建高效信息课堂。本文基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展开分析,提出了注重教学方式调整、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动性,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85-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完成自我思维突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而言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虽说当前的义务教育已普及很多年,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照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基于课堂教学关系注重高效信息技术打造,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沿性、有效性。
        一、重视教学方式调整,开展分类教学
        迫于外界因素的干扰,每一班级的学生学习状况是不尽相同的。由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较高,而还有的学生信息素养却并不是太高。当前,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的良莠不齐现象。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后续根据课堂组织状况,再次将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变更,让学生在分类学习模式下了解课堂知识的构成状况[1]。
        例如在教学《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课程时,在本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了解到复制、粘贴、剪切等基本操作。很多时候,一些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了解到了复制、粘粘、剪切等工作,所以他们认为也无需进行后续的教学引导。其实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了解到复制、粘粘、剪切等工作类型,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学生刚了解时,可为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围绕磁盘中的图片小明,将此磁盘图片复制到小李这一文件夹中。这样一道简单的操作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增加了自己的理解以及认知。针对课堂上那些不会操作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操练,学会剪切、复制、粘粘等基本操作。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理解其基本操作要领。该道题目能够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复制、粘贴、剪切,教师可借助教学方法调整,开展分类教学,建设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二、改变课堂模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趣味无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掌握高效课堂构建方案,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知识点变得更加深刻。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课堂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优势去改变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键盘指法”这一知识点时,对于键盘指法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呈现出不专心现象。一般而言,该部分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但是后续学生在实践演练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真正在操练时却表现得并不是那么地自然,很多学生在操练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到正确的指法操练方法,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大胆尝试将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利用DOS系统下载一个训练学生进行键盘操作的小游戏,随后让学生围绕此小游戏进行键盘操作。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教师激发出来了,在轻松的游戏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信心会被教师逐渐培养起来。


通过内容丰富的游戏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去进行操作,如何去进行必要的信息技能掌握。按照课堂组织方式,去给学生带来正确的指引。结合课程教学一般现状,强调学生在信息课堂上的内容感知。从多个角度去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课堂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以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正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特性,它也需要学生在机房中对教师讲述的一系列知识做出演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堂组织内容去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通过课堂实践模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后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重整设置,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了解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正确打开方式[1]。
        例如在教学“Word如何应用查找功能”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走到学生的群体中,认真观看每一位学生的演示状况。随后挑选一名操作较好的学生,进行上台演示。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在该名学生的身上,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成功被教师给激发出来了。教师在教学时应强化信息技术的实践检验,让学生对替换这一知识点进行正确的认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在替换学习过程中强调知识学习的基本特性,让学生学会实践以及操作。随后教师可让不懂的学生上台依次对其中的实践演练环节进行认知,使得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做好内容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趣味绘画比赛、趣味电脑游戏比赛等,让学生在课下按照自身的学习方案去对这些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各类竞赛内容的体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地位。这时他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遵从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课堂思维发展状况,激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各类教学方案如学案导学、角色转换、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去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在教学方式组织调整模式下,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状态。最后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敢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自由发展,最终建设一个更高效率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文件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局限于单调知识的讲解。而应该通过相互配合,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此时教师可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以自身学习特性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包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所有的学生都完成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担任一次小老师,上台说一下文件夹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发现文件夹内可以包含很多的文件,文件夹起着一个储存的功能。同时,文件夹的命名特点也由我们人主观决定。台下的学生以及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相互配合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这促进了不同成员间的相互协调,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搜集以及整理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课堂上完成内容理解,着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以及认知能力,完成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打造。
        高效课堂的打造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实际出发,跟随学生的学习思维去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以提升。在教学信息技术过程中,融合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模式、调整课堂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教学方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索学习,提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由空间,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凤花.如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俪人:教师,2015(3):204-204.
[2]顾笑.如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读与写:上,下旬,2015,000 (011):239-239,240.
[3]郑丽金.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 000(01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