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刘丹
[导读] 在面向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瓶颈,带动学生在深入参与并体验文言文学习乐趣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在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下,针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导向更是要求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同人文素养上的并向发展,也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加强文言文教学环节,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理解与

刘丹   官渡区金马中学
【摘要】在面向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瓶颈,带动学生在深入参与并体验文言文学习乐趣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在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下,针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导向更是要求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同人文素养上的并向发展,也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加强文言文教学环节,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本文将针对任务驱动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 ;任务驱动;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32-01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平台与学习空间中进行阅读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篇文言文时,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于一些生僻字词感到难以理解,甚至觉得拗口枯燥,致使大部分学生从心底里抵触或厌倦文言文的学习,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法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配用一些澄澈空灵伴着淡淡悲伤的古典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阅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张岱超然脱俗、孤高自恃和故国之哀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同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生僻字词的用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索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主线内容,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个性化和开放化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增强初中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指导学生有效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等进行把握,提高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确定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当前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最近发展区接受水平和学习特点综合考量提出任务。这一任务的给出不应是盲目和片面的,而要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或其他教学方法已演示或讲解的形式,对于课程教学任务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为学生找好完成任务的突破点,引导学生在边学边做中实现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蕴藏内涵的有效汲取和把握。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于任务进行确定,并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在对于任务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贴和学习的中心内容和中心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完文言文之后完成以下题目,“1.解释下列语句中标注的意思(1)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2)援疑质理。质: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通过问题的给出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去解决的任务,以此为驱动促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广泛的对于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激活,并调动已学过的知识内容和经验,对于当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初中学生文言文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还能够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助力初中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技巧的培养,这也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直接对于字词的解释和问题的分析进行直接讲述,而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问题的探究和主动分析,真正启发学生灵活地运用文言文知识内容,做到语文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一篇文言文时,由于内容中包括了许多通假字、古今字等,很多字词的意思都与现代字词有着很大的出入,学生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自身字词意思和规律掌握上的不足,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此时,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文本内容中出现的通假字等进行找出和翻译。如“便要还家,延至其家”其中要的发音为yāo,是一个通假字,与“邀”同音同义,是“邀请”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联系前后语句独立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还应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能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实现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互补,在提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同时,发生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素质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落实,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开始探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作为其中之一,通过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所学知识和内容隐含在任务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对于任务进行落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知识的良好把握和深化,这一方法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兴趣的激发,通过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环节,有效激活学生参与文言文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潜能,助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松祥.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7(71):168-168.
[2]苏文河.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9(4):176-177.
[3]吕翠华.文言: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