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顺水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1300
摘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以后,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情况,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避免在农作物灌溉时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为此我国应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发,依照当地土质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需求给予科学合理水源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村水利;应用
前言
中央1号文件每年都聚焦“三农”问题,并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强弱项、补短板。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受到重视。在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最为关键的需求。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农业建设,并在节能节水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总产量的提升,是“三农”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和课题。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诸多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良,在灌溉方式和手段上也进行了优化,但仍然存在水资源消耗和浪费的情况,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利用率问题解决得不是很理想。基于此,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灌溉进行详细分析,以达到提高农田产量的目的。
1高效节水灌溉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是对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所有输、灌水方式的统称。农业是我国的核心产业,种植面积大、水资源需求多等特点决定了农业发展需要更为科学的灌溉措施,以确保在较好保证种植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灌溉用水量,从而使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保证种植对象能吸收到必需的水分,而且能使自然资源得到生态化利用,同时提高种植效率。科学的灌溉方式既能促进种植产业的合理经营和稳步发展,还能降低资金及生产力等资源的投入量,可见探索更为科学的用水方式尤为必要。
2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滴灌
当前,我国多地存在水资源匮乏现象,当地的能用水源无法完全满足种植需要。对此,当地农户可尝试使用滴灌方式灌溉作物,从而实现降低资源使用量的目的。滴灌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采用滴灌方式,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均匀、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有利于节约水量,同时达到满足作物水分需求的目的。而且运用这种灌溉方式操作便捷,一线种植者可灵活采取移动或固定等不同方式实施灌溉。一般种植者倾向于采用自动灌水方式,实现在用时、用水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对作物的灌溉。需注意的是,使用滴灌方式可能会产生管道堵塞的情况,由此可能会影响用水质量。因此,用水之前,种植者需先清除水中的杂质,并做好管道疏通工作,以保证灌溉质量。
2.2微喷
微喷主要应用于大棚花卉等区域的浇灌。这种方式使用的灌水管道与滴灌相同,都是本着节流的理念完成局部作物的浇灌工作。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少、操作便利,最重要的是可以用较少的水资源达到浇灌目的,维持种植需求与资源投入之间的平衡。
2.3喷灌
喷灌主要应用于农田灌溉,当前主要有2种应用方式。一是固定式喷灌。这种方式需将喷水头放置于固定的位置,对果园等区域进行均匀浇灌。另一种是移动式喷灌。此方式能将喷水头按照实际需求进行放置,没有位置的限制,且操作便利,可依靠机械自动完成。此外,这种方式的资金投入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作物的浇灌。
2.4智能化渠灌
随着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力度的加强,灌溉方式更为多样化,如当前应用率较高的全渠道控制系统。此种方式主要依靠感知和控制两项系统自动实现对目标范围的作物灌溉,同时用水量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另外,在水资源运输过程中,大幅减少资源浪费,并保持高效的灌溉效率,因此此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模式
为了满足农田灌溉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的既定目标,要通过分析农田灌溉中的基本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高效节能灌溉方式;通过思路的改变,强化高效的理念,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效能。
3.1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相结合
面对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保证我国水资源的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对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可能地对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严格遵循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将水资源用在每一个必须利用的地方,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在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有效结合。
3.2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正常规划、设计和使用,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水利工程建设。因此,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农村水资源的情况来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制定。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工程选址,严格遵循以下3个原则:
1)优先选择缺水严重的地区;2)优先选择示范工程能够有效使用的地区;3)优先选择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种植作物多的经济类作物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3.3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所呈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可以利用3S技术进行节能灌溉输出,根据种植作物自身的特点,结合生物技术调控,在合理的需水区间范围内给与充分的水灌溉,并利用亏水生长提高耐旱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3.4强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为了保证灌溉工程可以持续发展,需要对灌溉工程设施进行维修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灌溉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利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灌溉工程管理中引入技术性管理团队,对河道的疏浚清淤方面保持过程控制,并通过乡镇一级的协调管理模式,在权责上划分清晰。可参照现有的河长制模式,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带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序发展。
结束语
国家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的情况下,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生产力和管理水平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势,强化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维护管理是重中之重。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农田灌溉过程的控制,充分结合农村现有条件,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发挥节水灌溉的效果,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节水效率和灌溉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农业产量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殿超.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民营科技,2015(3):213.
[2]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36-37.
[3]王继峰.探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7):1-4.农业,2019(24):35,39.
[4]茅和平,张杰,郭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究[J].珠江水运,2019(23):98-99.
[5]王兴瑞.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2019(2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