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崔金梅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够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因此语文这门课程其实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背诵记忆语文知识是常见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方法分析和探讨。

崔金梅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竹林桥小学  4418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够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因此语文这门课程其实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背诵记忆语文知识是常见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方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67-01

        语文素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有关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足够,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有关教学对策。
        一、使小学生的身临其境,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在学生进行高年级的语文学习的时候,学生将会接触到非常多的不同类型的课文,例如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等等,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学到知识,会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朗读,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但是长期不解其意的朗读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文章。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景引导,对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1]。
        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倾听教师的阅读,并且跟随着教师的朗读开始联想,在进行太阳升起这一段重点段落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充满情感,用有力度的语气讲述太阳升起时不停歇的努力和坚持,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脑海中能够根据老师的朗读,完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来形容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这种绘声绘色的课文解读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用心来感受这篇文章塑造的意境,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表达情感。从而学会用内心来感受作者的感受。



        二、提出发散性思维,帮助加强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最近几年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发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太过于千篇一律,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听课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当下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就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紧抓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回答教师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的作用。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值得孤立的一件事情。
        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文学习的时候,文章中两小儿的回答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讲解,不管是哪一种回答只要言之有理都是正确的,包括文章中两小儿的讨论,也都不需要纠结出到底是谁对谁错,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传递学会辩证性的看待事物这一理念。根据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教师也不应该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批评,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
        三、联系实际生活,使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学生也应该学会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会用实际联系生活,并不意味着完全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课文中的一些红色文章,因为距离现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学生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而不是将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当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表达上,不管是文字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锻炼。所以教师能够运用一些技巧,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中进行表达,在表达的时候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2]。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教师可以以生活化的方式来拉近距离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方式,拉近学生和那个时代的距离,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精神,并且通过这个参观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学会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惠琴.浅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20(82):51-52.
[2]杨小菊.阐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家长,2020(17):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