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姚思平
[导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框架下,中学化学有效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化学教育的兴趣

        姚思平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教师进修学校(云南  昆明)651700
        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框架下,中学化学有效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化学教育的兴趣,理解化学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认知,以及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小组合作学习下遵循问题教育法,让学生与学习实际接触会让优等生更好,让学困生更喜欢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合作;探讨;引导;差异性;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有所改变,从学习知识到现在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做到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学习,坚持以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主动接受新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1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班内学生按照一定的人数随意分组,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效率要比个人独自学习的效率明显高很多,同时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不仅缓解了部分因成绩而感到焦虑的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团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每一位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发现自己的长处,比如,有的同学思维活跃反映迅速善于领导,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掌控学习进度,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等等,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将不同的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比如,在教授学生如何制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组内讨论得出方法,让小组轮流到黑板上写出所有讨论出的方法,看哪个小组正确的数量更多。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2 应用问题式导学法,拓宽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学生只是一味随着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与只会考试的玩偶没有区别。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目,需要问题引出最后的结论【2】。

学生可以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学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同时实验可以激发着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注意到以前课堂上注意不到的问题,师生合力解决问题,既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有关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在制取氧气时,如何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在进行加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试管为什么试管口需要稍向下倾斜?再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时候,试管口的棉花起到了什么作用?制取氧气结束后,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使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想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所有步骤完成后,应该先移走酒精灯还是先将浸在水中的导管取出?为什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动手,但要在旁边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进实验中,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答,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氧气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铁丝会剧烈燃烧,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如果室内起火,打开门窗和紧闭门窗哪个会燃烧的更剧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课堂活动的主体,面对自己的不足,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的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突破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在排斥学习。
        3 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成绩优异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但是也存在自己的不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接受能力稍微差一些,但是也存在优点。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更好,同时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学生一般对于教师都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这点在成绩较差的学生上尤为明显。他们因为成绩不好,不敢接近教师,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们【3】。这时,教师就要放下身份,从生活到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心,从而打破界限,让学生逐步接受自己,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寻找成绩差的原因,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提升成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化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学习体系,熟练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进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丽云.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1):155.
[2]王贵红.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初探[N]. 发展导报,2019-04-12(018).
[3]杨玉莲,董军元.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广东化工,2017,44(22):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