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张腾
[导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

        张腾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中心小学校    401346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做了深入剖析,从应用题的语言特点入手,分析其给小学生阅读和作答应用题造成障碍的原因,并从学生和出题人两个方面分别给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因素;应用题教学
        前言:小学数学应试题目包括填空、计算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应用题是考察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综合解决、应用能力。是对小学生分析问题、抽象能力以及计算解答能力的全面考验。一般来说,应用题分值大、难度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1.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是为初中数学做准备的,在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有几大类型。第一类是数与代数类,这个应用题主要涉及数字的运算,包括求和、求差、倍数、分数等问题。第二类是几何图形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物体抽象成数学几何图形,并对这些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等进行计算,计算时依然要用到代数的知识点。第三类是概率统计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对学生的逻辑和观察能力要求较高,主要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随机事件抽象出数学规律。由上可见,小学数学的应用题类型较多,每一类型的应用题题型也不尽相同,要想做到将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技巧都了熟于心,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总结,学生也必须反复的练习,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主要难点。
2.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语言特点及其造成的难点
2.1科学性语言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自然科学的根基。数学本身也是一门科学。科学之所以能称为科学,就是因为它极度追求理性与逻辑。所谓逻辑,是指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等。而理性,则需要证明这种关系。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语言就是科学性的语言。应用题的表述首先具有逻辑性,每一个重点句子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又代表了什么数学意义,这都是根据逻辑来设置的。很多情况下,这些关系出题人还不会直接表述,而是用图表的形式代替,通过文字叙述,配合图表等其他形式,形成完整的题目论述。学生只有调动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语言逻辑能力,才能将题目中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当中每句话之间的联系,才能抽象出所要用到的数学模型。所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这一特点,是给小学数学应用题造成困难的第一大因素。
2.2精密性语言
        正如任何科学实验都对实验数据有着高度精准的要求,小学数学对于数量的要求也十分精密。

在数学当中,每一种符号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每一种运算规则都是经过科学证明过了的。所以在题目当中,应用题的叙述绝对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字眼,每一种术语的使用也都要求十分精确。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题目当中,对于数字和量词的叙述都非常精密。对学生作答过程中对于数量的使用要求也十分之高。例如,在小学数学当中,有不少应用题要求将计算结果保留到0.01,可见不容有半点误差。所以,一旦学生对于这些精确性的数字、字眼等有所疏忽,或者对其意思造成误解,便会影响其作答过程。这是造成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第二大语言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会影响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那就是题目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造成读题障碍,这将直接导致学生读题中断,那么作答也必定模糊。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所使用的文字一般都是比较常用的生活化用语,但也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出现。而且有一些字词,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熟练掌握,所以不仅给应用题读题造成了困扰,实际上就是在语文阅读的时候也会带来很大困难。
3.如何降低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
3.1锻炼小学生阅读逻辑能力
        由于应用题本身的语言特性,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首先从学生自身方面寻求解决措施。在日常学习当中,小学生要加强阅读训练,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好语文。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督促学生将生字生词逐个击破,掌握阅读技巧,明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一来,则有助于增强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此外,还应当专门训练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2应用题语言编撰应人性化
        有些情况下,应用题给学生带来的难度不来自于不具备理性思维,而是一些具体细节上的争议。例如,有一个题目是这样叙述的:“从5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第四个数是()”。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有些同学数出的答案是6100,而有些同学答案则是6200。这实际上就是出题人员对于题目的叙述不准确,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是要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例如“一百一百地数”。然而由于疏忽,却造成了学生读题的障碍。通过数学考试考察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上,数学名词范畴之外的文字理解能力,应当列在考察的次要目标上。如以上所说的例子,这也提示我们在编撰应用题时,语言要人性化,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造成教学混乱,也给学生带来困扰。
结语:
        应用题是打开小学生今后探索和学习数学的钥匙,在数学科目当中的重要地位,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将数学应用题的编写合理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符合生活常识,合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积极探索、学习更有效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轻松学好应用题。
参考文献:
[1] 李飞龙.小学数学教学之难点应用题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09):100-101.
[2] 高增泽.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分析[J].学周刊,2016(03):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