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艳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总校 066503
摘要:随着当今教学理念的改变,小数数学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下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探究性和互动性较强的参与式教学,借助于情景探究、互动教学等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应用参与式学习模式的意义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创新教学策略,致力于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各级院都在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强调将参与教学作为主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落脚点,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小数数学课堂由于教学理念等原因,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学阶段,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低下,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富有探究意义的参与教学模式,通过扭转传统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角色,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探究过程中,全面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参与式学习方法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思维以及人格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参与式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能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其探究意识,并让其富思维力和创新力,为他们培养出良好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参与式学习能将学生全身心带入课堂中来,并通过自身实践探究感知到数学的真实存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和生活实际相连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实效性。然后,参与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参与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发散其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兴趣颇为广泛,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因此通过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此外,参与式学习充分弥补了部分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让学生能在参与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解决了数学知识汲取的存在阻碍,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和实质化,最终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添加“互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由于数学应用知识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学生无法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添加一些实例,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课堂,然后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全面的教育。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公顷表示,而哪些又可以用平方千米表示,提到这种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会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中,并激发探究欲望和参与欲望,和周围同学展开积极讨论,有的学生就会说:“田地或者房屋面积等都可以用公顷表示。”教师这个时候再点点头,对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公顷表示的事物进行大致总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其参与式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手段创建互动情景,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面积的教学中,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然后提出两个相同的求梯形面积的题目,然后让两组学生用抽签的方法,让被选中的学生轮流回答,最后用学生解答的正确率来决定哪一组学生获胜,如果两组学生出现打平的情况,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速度来评判获胜方,老师可以用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作为胜利方的奖品,以此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这种教学手段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解,而是将学生转化为教学主体,学生在自发解题过程中进入学习状态,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起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和同学、教师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全身心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参与式学习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学手段,借助于参与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活动,扭转传统师生间的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快乐,进而极大的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金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03):189.
[2]符莉.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综合版),2019(05):140.